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168章

惊雷入汉-第168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算日子荀勖也快回到了北方,江东兵将不断的调动,吴主孙亮更是请黄崇火速回到蜀国,请求蜀国一同发兵抵御魏人。黄崇欣然而去,吴主孙亮和陆喜暗中盘算着什么,却也只能焦急等待马觅等人的消息。




请假一天

情节到了比较曲折的地方,需要查的资料和构思都慢了许多,加上最近点滴,厚颜申请休息一天,少更的日后定会补上,向给位道句抱歉,实在是不好意思。



第一百一十一章 坐观成败(上)
吴魏两国在沟通无效的状况下终于开战,而导火索却是中原名士荀勖的身亡。

吴人把荀勖和几百名魏国侍从一路送上了楼船之上。然而船还没到北岸,便在江心发生了事故。三层高可容纳八百人的巨大楼船,不知道什么缘故开始漏水,随即缓缓的沉没在了长江之底。

包括荀勖在内的数百魏人皆死于江中,吴国方面却是毫无损失——船是魏国的,船上的人也是魏国的,实在和吴国没有什么干系。

吴国表示不干我事,魏国却不这么想。荀勖在江东之时,就被吴人封锁了消息。好不容易能返回故国,又恰恰遇到了船只沉没。天下的事情没有这般巧合的,吴国必定是包藏祸心,与这事儿有所瓜葛。

那三层高的战船是魏国水师中的大船,更是为了彰显魏国的威风才由魏主曹奂准许使用的。

无论是船身质量还是船工手艺,都足以应付普通的渡江。不是你吴国做了手脚,这船会无缘无故的沉没?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蜀汉在这个时候明着协助东吴,实际上采取的也是坐山观虎之态势。

斗具尽数被毁的消息随着荀勖的离世变得只有江东和蜀汉知晓。这事情瞒得住一时,但绝瞒不过太久。毕竟知道事情的人实在是有些多了,就算吴国加大控制的力度,纸终究包不住火。

蜀汉的力量更是有限,在南方和雍凉边境投入大部分兵力之后,能支援吴军的兵力也实在是有限。无奈之下只好有庞宏带着一支蜀军游走于吴国外围,作为声援,暂时震慑魏军罢了。

战事持续数月,南阳地区的吴兵已达到了十万之众,勉力抗衡司马昭的强势压境。陆抗早在被任命为荆州北部督时就着手布置防线,依据每一座城池筑起大墙和密集的工事来防御魏军。

就算你司马昭兵力雄厚,可城池之外尽是防御工事,工事不拔魏家铁骑便无用武之地。纯粹用步兵硬推,吴国兵力不占优势但也顽强抵抗,每一处工事,每一寸土地都要消耗大量的敌军才肯放手。

骑兵占据了魏军的两到三成,这可是魏国压箱底儿的骑兵了。无奈偏偏只能看热闹,余下的魏军比吴军也多不了一两万,本是优势兵力的魏国因此陷入了苦战之中。

蜀军数月来只是虚张声势,吴人看着头疼,魏人看着也不觉得烦了。若这支蜀兵真的是那支无坚不摧的队伍,恐怕早杀过来了,还会忽左忽右的造势么?何况江东也有谣传,蜀汉的斗具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品,经过上次大战后尽然全毁。结合实际战况一分析,这谣言还真有可能。

战火可不止荆州一处,由于吴国丢失了淮南地区的江北防线,因此潘翥和楼玄的守军只能据守濡须口。国内的战船倒是无数,可兵力早已入不敷出,平定山越之后吴国内部尽量多留些兵力镇守,这便苦了荆州方面。

用荆州单独抗衡司马昭的大军,这是非常吃力的举措,也是无可奈何。荆州大肆的征发兵役,补充百姓负责运输,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是极大的透支。南阳就像是一个绞肉机,吴魏两国的战士没完没了的消耗在其中,而战事的进展非常的缓慢。

南阳是吴国北伐的胜果,更关系江夏方面的成败,因此吴国倾尽全力也不愿意丢失掉这重镇。另一方面南阳直接威胁到许昌,也阻碍了魏国恢复故土的重要道路,魏人也是势在必得!

吴国疲于在南阳和魏军作战,江夏的守军却是危在旦夕。两淮的魏将王基看到吴国在江东的守军无力北上,于是挥军转而向西,攻取江夏郡。

江夏守将留平带着三万吴兵奋勇作战,然而无论智略还是兵力都不及魏将王基,可谓是连战连败,只好固守不出,期待新野方面的支援。

然而荆州军根本是力不从心,分兵来援只是一个幻想,留平带着吴兵死守不降足足与王基抗衡了数月。除了石阳之外的江夏驻地尽数被魏军夺取,就连江夏地区的码头港口也在魏人的掌控之中。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甚至水路也被断绝,留平和吴军都是绝望。面对如此困境吴国能调动的仅有潘翥和楼玄屯驻在濡须口的军队。吴国战船入山横行长江无忌,可谓是三国之最——不过登岸作战,救援江夏战船就用不上了。

潘翥,楼玄二将率领吴国水军连续尝试登岸江夏或是攻取淮南围魏救赵,然而兵力不足,战力不堪,损兵折将之后只能望城兴叹。

很快石阳城破的消息传来,留平和一众吴军将士战死在城中,竟无一人投降。吴主孙亮使举国法丧,来祭奠殉国的将士们。回到宫中便是破口大骂,从蜀汉出工不出力,到马觅的踪迹皆无,再到陆喜出的烂点子!

蜀国南方的动乱依旧是没有进展,瞧诸葛瞻那架势倒像是和马承做持久战;而蜀汉方面提供的投石车明显也不如以往,连续使用之后超过一半的投石车开始出现问题,甚至无法运转——这倒也是无所谓,城中基本没有多余的石头给这些车投掷了……

愤怒的是黄崇信誓旦旦承诺的蜀汉援军没有半个影子,庞宏那支蜀兵只有五千来人,据说还是老弱残兵。而蜀汉皇帝刘禅回到成都之后就没有挪动屁股的意思,这和当日黄崇说的刘禅必将亲提大军和魏人死战云云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荀勖已死,黄崇也早就放走了,这个时候吴国就是想反悔,想亲魏,又有什么立场和态度呢?

白衣如旧,陆喜早没了那一身傲气和高人风范,站在殿下受着吴主孙亮的责骂。从战事紧张以来,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陆喜并不觉得自己做的有错,自己为吴国的利益着想有什么不对?

况且我只是提议,你孙亮不利欲熏心,不和我想到一块,这事儿就能施行么?无奈人家是皇帝,自己是臣子,只有忍着的份儿……

被流放到交州的陆凯始终关心着国事,十余次上书陈言国策可谓是良药苦口。吴主孙亮和陆喜,全尚等人初时看罢都是咬牙切齿,陆凯所言可谓字字敲中了众人的要害。

孙亮埋怨陆凯,你都被流放的,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着。等风头过去了,朕自然会想辙把你召回来,这么频繁的上书陈情,难道是嫌朕的烦恼不够多么?况且朕现在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对,为什么偏偏和朕逆着来呢?

吴国皇帝有这样的态度,原本就不见待陆凯的朝中大臣和政见相左的江东世家便开始不断的诬蔑和诽谤陆凯。

那个时候吴国的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孙亮在群臣的轮番轰炸下怒火中烧,传令赐死陆凯,王蕃,贺邵一干不知自己身份,屡屡妄言国事,曾为自己“左膀右臂“的大臣们。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陆凯这般级别的人物都是如此下场,王蕃与贺邵更曾经是孙亮的心腹之臣。举朝称心如意的同时,这等举动未免寒了一批有志于国家的大臣之心。而当事态急转直下后,吴国君臣才深感当日陆凯等人的谏言是如何的珍贵,然而人死不能复生……

蜀汉的国力早已是今非昔比,只是刘禅不喜把力量拿到台面上炫耀。投石车和斗具带来的麻烦已经足够大,这两次冲突甚至把一个几十年相交的盟友变作相互算计的“盟友”,这并非是刘禅的初衷。

就算藏着掖着,也终究会有这一天。只要天下三分的强弱发生变化,那么吴国也好,魏国也好就一定会闻风而动,择利而从——蜀汉也不甘落于人后。

南方大陆方面诸葛瞻步步为营,打得马承毫无还手之力。鉴于刘禅想保留住台面上蜀汉无力分兵的态势绝天下人之口,因此诸葛瞻用超乎想象的优势开始了拉锯战。

马承占据的土地还是那么多,可人口却是不断的流向诸葛瞻一方。无论是百姓,还是兵士,这个时候都是知道天命所归,更知道在那边可以生活的好,不用被拉去送死。

实力的差距越拉越大,南中大陆的蜀军便没有必要留下那么多了。多余的兵力早就回到了南中休整,同时原本镇守汉中招募兵员的杨戏暂代诸葛瞻镇守南中地区。

年轻的时候杨戏曾经做过庲降副贰都督,和蛮人也是久打交道之辈,有这老爷子给诸葛瞻治理后方,蜀国南方更见欣欣向荣。

川中操练的人马有十三四万之众,刘禅每日处理政务,陪伴皇后幼子外就是操练军马。

这些兵力大可以投入到北方战场或是雍凉战场上,然而刘禅并不愿意这么做。雍凉在廖化和霍弋以及鲜卑,羌等部族的合力之下,已然把反对蜀汉统治的少数民族赶到了沙漠深处,实在没有必要增派兵力增加后勤补给的负担。

而活捉了马觅之后,对于江东的险恶用心刘禅也是颇为反感。江东的山越愈演愈烈,便是刘禅暗中授意呼雷阙搞的事端,不过行事都以魏人的名义罢了。

若真以时间推算,还是呼雷阙的行动在前,吴人的暗潮在后。作为吴人来讲,一心自己独大的态度自然不是一两日形成的;作为刘禅来说,一个蜀汉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掌控欲,天下尽在掌握才是目的所在啊!




第一百一十一章 坐观成败(下)
魏国和吴国战得不可开交,蜀汉却是乐观成败。吴主孙亮以及魏国司马昭都是看懂了蜀人的算盘,然而前者早把事情做绝,后者更想各个击破,这便遂了刘禅的心愿。

交战数月双方均是损失不少,蜀主刘禅见时候差不多了,于是便传令雍凉的廖化,霍弋全力邀击异族,而南方的诸葛瞻也对马承展开全线攻势——至于江东方面屡屡来使的请求,刘禅嗤之以鼻,使吴国使臣带着一个木匣回到江东。

太子刘湛在川中处理政务已一年有余,早已渐渐成熟,刘禅对此甚为满意。于是依旧是留下太子刘湛代自己处理政务,郤正,司马胜之,樊建,邓良等人辅佐太子保川中。刘禅点起川兵十三万,以范长生的天师道为先锋,全师进驻永安城,静待其变。

三分天下即将不复存在,三方的制衡终究是要有一方先灭。吴蜀合作的基础早已随着蜀汉的强势崛起荡然无存,吴有独大之志,蜀同样也有吞吴之策!

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人且如此,况且其国?

西陵即使昔日的夷陵,也是先帝刘备折戟之处。由江东西陵督步协负责镇守,自步骘起,步氏一族便长期镇守吴国的西大门,对于西陵军民来说可谓是累世恩惠。

荆州北部的陆抗几乎召集了十之八九的吴军和司马昭抗战,留守西陵的吴军不过五千余人,其中半数皆为老弱残兵。蜀汉屡屡推辞国内战事未休,难以调集援军,这让吴人无可奈何,却也多了几分防备的心思。

天师道三万精锐刚出川口,西陵方面便收到蜀军出击的消息。当下步协使人往附近城池传令守备,又使人通知北方的陆抗和国内,然后才派使者去蜀军方面探探动静。

蜀国出击之态一览无遗,然而步协仍是抱有一丝希望,派人前去交涉。不想吴国使者连刘禅的面儿都没见到,就被兵卒拒之于外。任凭吴国使臣是晋浑身解数,然而数十蜀兵在身旁盯着,只有干瞪眼跺脚的份儿。

使者去而未还,蜀军行速甚快,到了这时一切已然明了。西陵城中步协面色铁青,看着堂下的一干将领。五天之前刚刚向前线运送了万余兵力,蜀人这么快就打过来,显然对于吴军的行动了如指掌。

由吴入川,从川入吴,皆需结果西陵峡口。这峡口本是险要之处,留有数千精兵可抵万人。不过刘禅一心吞吴,所挑选的时机正是吴国无力布防的时段。就算吴国在险要处严兵以待,可其兵力始终有限,只需催动大军不及损伤的冲过去,即可长驱直入!

“兄长,蜀人来势汹汹,我等兵少难挡其锐,不如临城而守。”步阐思索半晌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步协摇头道:“此地乃国家门户,虽曰易守,却也易失,不可使蜀人深入。我当引一军阻其锋锐,拖延时间。汝等纠集百姓壮丁,其他郡县守军分守西陵,赤溪,故县一带扼咽喉之地挡之。”

步阐对于兄长素来是信服,闻言虽不愿兄长以身涉险,却也是无可奈何。于是和城中的将领官员动员城中的百姓出力,又动员西陵附近可以调动的一切力量火速集中在西陵等地布防。

步协自引三千吴兵火速赶赴险要处布防,还没布置妥当,前方蜀军万余赫然杀到!

“吴蜀交好为盟,何以今日刀兵相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