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革命-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过去几十年里,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总是你死我活,很少遥相呼应,但若真的遥相呼应起来,就会势如破竹地影响整个世界。1996年的中国东海岸和美国西海岸,就有一点这种味道。〃全国骨干网〃向中国外省延伸之时,正是〃网景〃和〃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之日,互联网一夜之间跨越浩瀚的大洋。整个中关村都感受到这股浪潮的冲击,但是大多数人还在等待,只有装满腰包的〃瀛海威〃四处出击。它就好像中关村网络军团杀出的一支奇兵,打算一举征服全国。这支队伍无论走到哪里,就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大幅广告,上面一律写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这样一口气扫荡8个城市。张树新对投资者说:〃照这条路走就会赢,而且快赢了。〃但是她忽视了所有创业者在这种时候都不敢懈怠的三样东西:技术准备是否充分?运营环境是否成熟?市场需求是否到了爆发期?事实上,能够帮助瀛海威成长为一个大公司的这些前提,当时都不存在。所以当瀛海威的用户超过3万户时,麻烦接踵而来:开户烦琐、线路阻塞、价格昂贵、拨号上网效率奇低、好不容易上去了又看不到什么东西。那时候还没有〃内容提供商〃,所以张树新不得不自筹内容体系。她做了互联网上的所有事情,却没有一个清晰的收费模式。投资者眼见公司财务只进不出,很快失去耐心,这又导致她和股东之间的尖锐冲突。
从1996年到1997年,〃瀛海威〃的辉煌就像一道流星闪过,很快陷入黑暗。张树新的敏锐再次起了作用。她最早意识到:〃瀛海威太早了。它是在整个行业的资源与环境都不成熟的条件下做起来的。〃在一个记者面前,她甚至坦率地承认,〃瀛海威特别像一个模板,而不是一个公司。〃1998年元旦这天,张树新对全体公司员工说:〃现在的情形如同在大雾中驾车前行,不知道前面有没有陷阱。〃它的确已在大雾中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每个人都很茫然。问题不在于前面有什么,而在于前面什么也没有了。6个月后,张树新在投资者的压力之下辞去总经理之职,也离开了她的互联网之梦。她后来谈到辞职的理由,只简单地说〃我本人比较识趣〃。其实她走到这个地步,与硅谷思科公司投资者罢免创业者的故事如出一辙。不过,〃瀛海威〃的运气不比思科,此后一天天衰落下去。
第73节:三次浪潮,潮起潮落(13)
说来真是奇特,新技术潮起潮落,生生不息,成为这个世界的推动力量,但是市场制胜的关键却不是谁的技术更新更高更快,而是谁的技术更加符合普通人的需要。先知先觉者纵然可敬,却难免遭遇〃高处不胜寒〃的尴尬。对于市场来说,〃早到者〃就像〃迟到者〃一样,都会失败。这在全世界屡见不鲜。张树新只不过是这一规律的〃中国版〃的故事。此后她反复思量这段经历,在一本名叫《跨越新千年》的书里有她一段内心独白:〃由于历史提供了这么一个机缘,我们有幸成为第一代人。我们走过了所有的路,几乎犯过了这个行业所有可能犯的错误。这是一段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历史。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都是巨大的财富。再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会犯很多错误,也许肯定能赢。〃这是承认自己输了,又不甘心。其实从大历史的角度来说,她所开创的互联网事业直到今天还没输过。
至于亚信,它显然比瀛海威幸运很多,丁健和田溯宁当之无愧地被人称作中国互联网的〃建筑师〃和〃拓荒者〃。即使二人分手之后,依然是各自道路上的成功者。田溯宁1999年辞职他去,后来成为网通公司总裁,此后又经多次变化,始终在经营一份国家所有的资产。丁健仍然留在亚信,直到今天。他在2000年3月2日率领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由此打开了中关村通往美国资本市场的大门。2001年他成为〃国内十大最具人气的企业家〃,还是〃中关村十大优秀企业家〃中的一个。从这样的记录来看,公司一直走在康庄大道上。然而有一个情节却不能不提。亚信在1999年开始脱离互联网的主战场,进入电信行业。丁健把这叫做〃转型〃,其实他是盯住了〃宽带互动〃,他说那是〃中国进行跳跃式发展的又一个新机会〃。拿今日情形来对照,这是一个惊人准确的预言。可是对于当时的亚信,这就好比是一个垦荒者在把大片处女地变成良田之后,对身后那些蜂拥而入的耕耘者说:〃你们来了,我要走了,前面还有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227第十五章市场又在召唤……从现在开始,前10年是你的,后10年是我的。
1997年元旦那天下了小雪,把京城染成一片白色,对北方人来说,这意味着吉祥和丰年。看来计算机软件公司不在其中,在这个领域坚持不懈的人越来越少,还相当艰难。一个令人惊诧的消息传遍了中关村:那个声望最高、在很多人看来硕果仅存的软件公司,〃汉王〃,快要支撑不住了。原因是它的手写输入技术仍然不能解决〃识别率〃问题,一遇到龙飞凤舞的字,全都乱套,这让消费者对它失去了兴趣。
〃五笔字型〃红遍全国之时,刘迎建对王永民说:〃从现在开始,前10年是你的,后10年是我的〃。他是〃汉王〃总裁,当时雄心勃勃地预言,统治计算机世界的〃键盘输入〃将被他的〃非键盘输入〃取代。现在,王永民的〃前10年〃的确过去了,比预想的还要快些。可是刘迎建却没有如所期待地迎来他的〃后10年〃。传统的输入方式仍然流行,每天有几百万架键盘在这个国家滴答作响,不是〃拼音〃就是〃拼型〃。刘迎建仍未走出艰难时世。〃汉王手写〃每月的销售记录不过几百套,有一天卖了1000套,他便大喜过望,决心把4个销售人员好好奖励一番,可惜兜儿里没钱,只好买来4个电饭煲了事。
尽管没钱,他却还在咬牙跺脚,声称要把IBM的语音识别系统买回来。这笔有关专利使用权的生意至少要花40万美元,对当时的〃汉王〃来说,意味着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所以很自然地在公司内部引起一场争论。刘迎建的想法是,〃手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大,所以必须借助〃语音〃,连写带听,双管齐下。他认定购买现成技术是最为便捷的办法。反对者说,这笔支出为公司财务难以承担。还拿出证据,证明IBM的这套系统只是处在实验室的阶段,根本不能使用。这是真的,当时的语音识别技术对于形形色色的口音语调一筹莫展,如同〃汉王手写〃无法识别乱七八糟的手写字。但是刘迎建拒绝属下劝告。他就像一个赌徒,在输光了全部财产之后,又把性命作为赌注,想要最后一博。由于当时盗版横行,所以刘迎建肯花40万美元购买IBM的软件专利,无疑是中关村迄今为止最不可思议的一桩交易。
第74节:市场又在召唤(1)
中关村热闹非凡。此前它是中国微机的摇篮,现在眼看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联想在过去12个月里卖出435860台电脑,超过IBM,成为全球认可的〃中国市场销量第一〃,也让中关村更加强大,更加受人尊重。在计算机行业的竞争史上,中国人屡战屡败。他们经历了蒙昧年代,经历了混乱年代,经历了彷徨年代和危机年代,现在终于写下胜利的记录。黑暗已经过去,天地即开,曙光升起。可是胜利的旗帜只不过是插在微机组装生产线上,其性质属于计算机技术链条上的最低端。这就好像在一场殊死战斗之后,中国人占领了山脚,但从山腰到山顶,还是人家的地盘。由于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一类的关键元件仍然依靠进口,所以那时候中国人购买所谓〃国产微机〃,每100元中就有七八十元被跨国公司拿走了。还有一件事叫人沮丧:软件业没能繁荣起来。自从1996年微软发布〃视窗95中文版〃,我们国家的通用软件市场便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局面。微软一家独大,然而强龙不压地头蛇。中国消费者愿意花1万多元去买一台电脑,却不喜欢花1000多元去购买一套正版〃视窗〃。所以他们使用的〃视窗〃大都不是花钱买来的。
除此之外,1997年早春中关村的街谈巷议还有很多。就像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经常看到的那样,在一场巨大的变化到来的时候,大街上反而会异常平静。从外表看上去,北京一切如常。过去100年里,这城市所经历的变故之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无法比拟的,这造就了她的宽容、幽默、敏感和麻木,也造就了她的一种变态的政治热情,把国家大事也当成家长里短。这是个激动人心的季节,时局充满悬念,又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改革何以没有更快地推进;中国人能不能养活自己;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城市失业问题;农民流动问题;贫富分化问题;腐败问题;人口过剩问题;资源紧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香港回归问题;台湾问题;煤矿爆炸问题;中美关系〃乍暖还寒〃的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1997年2月19日,一个可怕的消息席卷整个国家,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这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治家,这个宣称〃改革也是革命〃的共产党人,甚至从来没有到中关村来看一看。
今天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几乎所有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都不免是个政治问题。中南海的风云变幻有可能导致白颐路的命运发生逆转这个春天,一份来自中关村的调查报告反映了政治问题是怎样化作经济问题的。〃意识形态不能当饭吃,〃报告如此写道,〃却可以当棒子打人。〃它的题目叫《民企的呼吁》,里面所列举的情况是如此真实且具有煽动性,以致始终不能公开发表。其中有一段说,国有企业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享有大约80个行业的〃准入权〃,外资企业被获准进入其中60个,而中国人办的私人和民间资本则只能进入40个行业。,甚至影响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但从1997年共产党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之后,政治色彩越来越淡。中关村的历史,也越来越像是一部纯粹的技术史和商业史。只要你承认政府权威,守法缴税,就不会有人在乎你的信仰。
但是就像整个国家一样,解除了意识形态羁绊的公司并不轻松,它面对着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刘迎建。他孤注一掷地买来IBM那个几乎不能使用的语音识别系统,其实也是市场角逐中的被逼无奈之举。
〃汉王公司〃创建于1993年5月,到现在已是4年有余。公司始终业绩平平,惨淡度日。刘迎建做经理远不像做研究那样如鱼得水。迄今为止他的所有成功记录,都是发生在他的程序工程师的岁月里。我们此前提到,他在1986年开创〃非键盘输入〃。从人与机器的交互来说,他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用户只需使用一支笔和一块板,就可以把字直接写进电脑里去。不必学习繁杂的键盘录入方法,甚至无须改变自己的书写习惯,不用说,这一技术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但这还不是他的科研生涯中的唯一辉煌。在那之后,激动人心的事情还有许多。有个故事流传至今,他在1991年把他的〃手写专利技术〃卖给一家台湾公司,收获6万美元,这在中关村的专利出让史上前所未有,所以人人惊讶。不过,这故事的后半部分充满黑色幽默式的悬念,听上去不大轻松。为了把〃手写输入法〃改造成台湾人能够接受的繁体中文,刘迎建不得不重演昼夜苦战的经历,所不同的是,这一回他有年轻的妻子陪伴在侧。他写程序,她为他整理数据。妻子具有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训练,做这些事本来不在话下,但现在情形不同,她怀孕了。每天10个小时坐在电脑旁,因为怕辐射,就在肚子前面顶个大铜盘,也不知管不管用。6个月之后,丈夫大功告成,妻子的忍耐力也达到尽头。她住进医院,好几天才缓过一口气来,可是再也没有能力孕育孩子。儿子提前两个半月来到世上,全身青紫色,有两次连心跳也停止了。医生断言,这孩子就算能活过来,也是先天畸形。这消息让夫妻二人如若晴天霹雳。〃我的大脑神经都关闭了〃,刘迎建说。他不住念叨:〃她每天要在电脑前呆好几个小时啊!〃〃她头上都有斑了啊!〃〃我不能饶恕自己啊!〃在以后的半年里,这种情绪一直左右着他。他认定是电脑导致悲剧,拒绝再碰它。
第75节:市场又在召唤(2)
1992年刘迎建渐渐恢复正常。儿子拣回一条命,他回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上。这年1月中文信息协会在香山召开会议,台湾海峡两岸的学者和商人都来参加。有个台湾公司带来一个手写系统,说是台湾的最新发明,轰动市场。刘迎建碰巧也在当场,定睛一看,原来正是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