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论衡全译 >

第188章

论衡全译-第188章

小说: 论衡全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据《史记·赵世家》当作“反”。

  称褒之二君:传说夏朝将要灭亡时,宫廷中出现两条龙相斗,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国君。事见《国语·郑语》,参见本书《异虚篇》。

  鬼:王充反对人死精神为鬼的说法,但他承认“阳气”可以构成鬼象。妖祥之气:构成妖祥的气,即阳气。

  【译文】

  解释说:这大概是赵襄子将要取胜的预兆吧。三国进攻晋阳一年多,引汾河水灌晋阳城,城只差三板就要淹没了。襄子惧怕,派相官张孟谈和韩、魏私下谈判,韩、魏与赵合谋,竟然在三月丙戌日那天,反而灭掉了知氏,三国共分了知氏的领地。大概是妖祥之气像人的形状,自称是霍太山的神,如同夏朝宫廷的妖象像龙,自称是褒国的两位君王一样。赵简子遇到的妖象像人,自称是天帝的使者。根据什么知道不是霍太山的神呢?解释说:太山,是地的形体,好比人有骨节一样,骨节怎么会成为神呢?如果霍太山有神,这个神应该像霍太山的形状。为什么呢?人们认为鬼是死人的精神变的,它的形象如同活人的形象。现在霍太山又广又长与人不相同,而它的精神却和人没有一点不同。和人没有一点不同,那就不是山神而是鬼类似于人。鬼类似于人,那就是妖祥之气构成的了。

  【原文】

  64·16秦始皇帝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星坠下,至地为石。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闻之,令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家人诛之,因燔其石。妖,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野,或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我遗镐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之,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言闻,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不过知一岁事。”乃言曰:“‘祖龙’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11)。明三十七年(12),梦与海神战,如人状。是何谓也?

  【注释】

  秦始皇帝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

  荧惑:即火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守:迫近,侵犯。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荧惑守心:迷信说法认为这是凶兆。

  据本书《语增篇》“民或刻其石”,此句前当有“民或”二字。《汉书·五行志》亦有“民或”二字。

  地分:国土分裂。指国家的统一被破坏,出现割据局面。

  御史:官名,主要掌管纠察。

  妖: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作“秋”。

  野: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作“舒”。关东:今河南函谷关以东。华阴:今陕西华阴。平舒:古地名,在今华阴西北。《水经注》十九云:“渭水又东经平舒北,城枕渭滨,半破沦水,南面通衢。昔秦之将亡也,江神返璧于华阴平舒道,即其处也。”

  镐(hào号)池:古池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镐池君:谓水神。

  今:当作“明”。三十六年言祖龙死,果三十七年始皇崩,其言验。祖龙:指秦始皇。《史记》裴骃集解引苏林曰:“祖,始也;龙,人君像;谓始皇也。”

  御府:掌管制造和供应宫廷服饰的机构。

  (11)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

  (12)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

  【译文】

  秦始皇帝三十六年,荧惑星侵犯心宿,有星从天坠下来,到地上变为石头。有老百姓在这块殒石上刻字:“始皇当死国土分裂。”始皇听见这件事,命令御史追查,没有人承认,就把住在殒石旁的人全部抓来杀掉,随着烧毁了这块殒石。秋天,秦始皇的使者在晚上从关东路过华阴平舒,有人拿着一块璧拦住使者,说:“请为我把璧赠送给镐池君。”随着又说:“明年祖龙要死了。”使者想问这件事,忽然这个人就不见了,留下那块璧就离开了。使者献上璧并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报告了秦始皇。秦始皇沉默很久,说:“山鬼只不过知道一年以内的事情。”于是又说:“‘祖龙’是人的祖先。”让御府官来看这块璧,原来是二十八年出巡时沉入江中的那块璧。第二年是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梦见与海神交战,海神像人的形状。这怎么解释呢?

  【原文】

  64·17曰:皆始皇且死之妖也。始皇梦与海神战,恚怒,入海,候神射大鱼,自琅邪至劳、成山不见。至之罘山,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旁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到沙丘而崩。当星坠之时,荧惑为妖,故石旁家人刻书其石,若或为之,文曰“始皇死”,或教之也。犹世间童谣,非童所为,气异之也。

  【注释】

  劳:即崂山,在今山东崂山县。成山:又称荣成山,在今山东荣成县东北。劳、成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作“荣成山”。

  之罘(fú浮)山:亦作芝罘,在今山东烟台市北。

  平原津:古黄河渡口名,在今山东平原县南境。

  沙丘:古地名,在今河北巨鹿东南。以上事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若或为之:好像有什么东西让人这样刻的。意思是,其实不是人有意刻的,而是“阳气”诱人刻的。

  气:指“阳气”。王充认为,童谣是“阳气”诱导儿童唱出来的。参见本书《订鬼篇》。

  【译文】

  解释说:这些全是秦始皇将要死去而出现的妖象。始皇梦见和海神交战,很愤怒,就乘船入海,等候射杀象征海神的大鱼,从琅邪山直到劳山、成山都没有看见大鱼。到了之罘山,回来时看见了大鱼,射死一条大鱼,于是沿着海岸向西航行到达平原津渡口秦始皇就病了,到了沙丘秦始皇就死了。当天上的星坠下之时,荧惑出现妖象,所以殒石旁的家人刻写字在殒石上,好像是有什么东西让人刻石的,刻的字是“始皇死”,好像是有什么东西教人这样刻的。如同世间上的童谣,不是儿童所编造的,是“阳气”诱导他们唱的。

  【原文】

  64·18凡妖之发,或象人为鬼,或为人象鬼而使,其实一也。晋公子重耳失国,乏食于道,从耕者乞饭。耕者奉块土以赐公子,公子怒。咎犯曰:“此吉祥,天赐土地也。”其后公子得国复土,如咎犯之言。齐田单保即墨之城,欲诈燕军,云“天神下助我。”有一人前曰:“我可以为神乎?”田单却走再拜事之,竟以神下之言闻于燕军。燕军信其有神,又见牛若五采之文,遂信畏惧,军破兵北。田单卒胜,复获侵地。此人象鬼之妖也。

  【注释】

  人象鬼而使:有的是人像鬼而活动。王充认为这种人和“鬼”起的作用一样,也是“阳气”在作怪,所以也属于妖象。参见本书《订鬼篇》。

  咎犯:参见18·9注。

  以上事参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田单:战国时齐国将领。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以功封安平君,后入赵为相,封平都君。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田单保即墨之城:此事发生在公元前279年。燕将乐毅破齐,连下七十余城。田单率领宗人走保即墨,被推为将军,据城拒燕军。燕昭王死,他施反间计于燕惠王,使之调走乐毅,以骑劫代将。又故示虚弱,遣使约降于燕,乘敌不备,用火牛阵突袭燕军,大获全胜,一举收复七十余城,迎襄王复位。

  此处文与《史记》有异。

  五采:青、赤、黄、白、黑五色。牛若五采之文:据《史记·田单列传记载》;田单在夜间从即墨城中赶出许多牛,牛角上带尖刀,身上绑着画有五彩龙纹的红丝绸。牛群冲向燕军,后面跟着齐军,使燕军看到非常害怕。

  北:败。

  侵地:指被燕军侵占的土地。

  【译文】

  凡是妖象出现,有的是像人形的鬼,有的是人像鬼而活动,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晋公子重耳逃亡别国,在路上断绝了粮食,向耕田的人乞讨饭食。耕田的人献上一块土给公子,公子很冒火。咎犯说:“这是吉祥的征兆,是上天赐给你土地。”事后公子重建国家收复了国土,完全像咎犯所讲的一样。齐国的田单守卫即墨城,想欺骗燕军,说“有天神下来帮助我。”有一个人上前说:“我可以成为神吗?”田单退走两次拜他,侍奉他为神,终于把神从天上下来帮助齐国的话传到了燕军那里。燕军相信齐国有神帮助,又看见牛身上好像有五色花纹,于是更加相信而害怕,燕军被攻破吃了败仗。田单终于获胜,又收复了被侵占的国土。这是人像鬼的妖象。

  【原文】

  64·19使者过华阴,人持璧遮道,委璧而去,妖鬼象人之形也。夫沉璧于江,欲求福也。今还璧,示不受物,福不可得也。璧者,象前所沉之璧,其实非也。何以明之?以鬼象人而见,非实人也。人见鬼象生存之人,定问生存之人,不与己相见,妖气象类人也。妖气象人之形,则其所赍持之物,非其物矣。“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人,物类,则其言祸亦放矣。

  【注释】

  己:指看见鬼的那个人。

  人、物类:指上文所说的持璧者和璧都是一种类似于人和璧的虚象。

  放:通“仿”。相似。

  【译文】

  秦始皇的使者路过华阴,有人拿着璧拦在路上,又放下璧而离去,是妖气构成的鬼像人的形状。沉璧在江中,是想祈求福佑。现在水神把璧归还秦始皇,是表示他不接受礼物,秦始皇就不可能获得福佑。这块璧,像从前沉于江中的那块璧,其实并不是同一块璧。用什么证明它呢?根据鬼像人的形状而出现,它并不是真实的人来证明。有人看见鬼像是某个活着的人,一定会去问这个活着的人,这个活着的人并没有与自己见过面,是妖气构成的鬼像人的形状。妖气构成的鬼像人的形状,那么它所拿着的璧,就不是真的璧。“祖龙死”,说的是秦始皇。祖,是人的祖先;龙,是君王的象征。人和物都是类似的虚象,那么所预言的祖龙死也只是一种比方而己。

  【原文】

  64·20汉高皇帝以秦始皇崩之岁,为泗上亭长,送徒至骊山。徒多道亡,因纵所将徒,遂行不还。被酒,夜经泽中,令一人居前。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道,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高祖后人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之。人曰:“妪何为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为何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化为蛇当径,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以妪为妖言,因欲笞之,妪因忽不见。何谓也?

  【注释】

  经:当依《史记》作“径”。经本小道,而用为动词。

  白帝:汉代阴阳五行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五天帝指东方苍帝,西方白帝,南方赤帝,北方黑帝,中央黄帝。

  以上事参见《史记·高祖本纪》。

  依本篇文例,“何”字前当有“是”字。

  【译文】

  汉高皇帝在秦始皇死的那一年,当泗上亭长,押送服劳役的人去骊山。

  役徒大部分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随着放走了所要押送的役徒,于是役徒全都走了不再回来。高祖带着酒意,于夜间在大泽中小道上行走,让一个人走在前头。走在前头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大蛇挡在路上,请往回走吧。”高祖醉了,说:“壮士行路,怕什么!”于是往前走,拔剑砍斩大蛇,于是大蛇被分成两截。小道通了,走了几里路,高祖由于酒醉而躺下来。跟随高祖而落在后边的人走到斩蛇的地方,有一个老妇人在夜间哭这条蛇。后边来的人问:“老妇为什么事痛哭?”老妇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后边的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杀呢?”老妇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化成蛇挡在小道上。现在,赤帝的儿子斩杀了他,所以我痛哭。”后边的人认为老妇说的是妖言,因此想用鞭子打她,老妇人忽然不见了。这怎么解释呢?

  【原文】

  64·21曰:是高祖初起威胜之祥也。何以明之?以妪忽然不见也。不见,非人,非人则鬼妖矣。夫以妪非人,则知所斩之蛇非蛇也。云白帝子,何故为蛇夜而当道?谓蛇白帝子,高祖赤帝子,白帝子为蛇,赤帝子为人。五帝皆天之神也,子或为蛇,或为人。人与蛇异物,而其为帝同神,非天道也。且蛇为白帝子,则妪为白帝后乎?帝者之后,前后宜备,帝者之子,官属宜盛。今一蛇死于径,一妪哭于道,云白帝子,非实,明矣。

  【注释】

  前后宜备:指前后应该有开道和护卫的随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