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龙的力量-南海扬 >

第375章

龙的力量-南海扬-第375章

小说: 龙的力量-南海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庞大人口和辽阔疆域的大国而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国土安全显然已经不能代表国防的全部含义,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威加海外”捍卫战略伙伴的安全更是一支大国军队所必须面对的责任。因此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局,指定一系列的“军事应急预案”便成了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社会之中,大国逐鹿的运筹帷幄。
    美国可以说是这一领域当仁不让的先行者。早在20世纪初,挟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东风,雄心勃勃的美国人便开始秘密拟订了许多对假想敌的作战预案,这些以颜色为代号的预案有些最终得以运用于战场之上,帮助美国军队的最高决策者大大的缩短了制定和修改战略的时间。比如针对沙俄帝国崩溃的“白色方案”和对日逐岛争夺的“橙色方案”。当然也有一些方案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永远的锁入了档案室内,例如针对曾经的对手—西班牙的“灰色方案”,以及与一战中的盟友—大英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红色方案。”
    而今天的美国政府不仅掌管着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更面对着一个空前庞大的“势力真空地带”,为了迅速夺取苏联解体之后所留下的势力范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几乎马不停蹄的发动了近十场规模不一的战争。五角大楼一度成为了世界各国之中最为繁忙的军事决策和指挥机构,它几乎总是处于高速的运转之中,一面在不知疲倦地执行各种战争计划、进行毁灭对手的战争,一方面又在马不停蹄地修改旧的作战预案、制定出新的计划。
    在五角大楼之中针对全世界的作战预案多如牛毛,这些作战预案的代号更是五花八门。自二战结束以来五角大楼先后制订的各类作战预案总数在一千份以上,而随着世界局势的改变和美国自身战略的调整,目前仍然有效和正在执行的作战计划则依然有将近半数。这些用于指导美国军队随机应变的作战预案虽然名目繁多,但也依旧有规可循。这些作战计划的代号均是由四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美国现有的五大司令部执行的作战计划其开头的数字代号分别是1、2、3、4、5,看这些代号就可以清楚知道该作战计划属于美军在哪个战区进行作战指导。
    例如1002、1003、1015和1019作战计划便是由中央司令部负责执行,也就是主要针对中东、北非、中亚地区的国家的方案。比如说这次对伊拉克战争使用的指导性作战计划就是1003作战计划。而2200、2370、2380和2400作战计划则是大西洋总司令部的作战计划。4102和4112作战计划则是欧洲总司令部的作战计划。5000、5001、5026、5027、5028、5030、5040、5053、5060和5070作战均是亚太总司令部的作战计划,其中赫赫有名的5026、5027、5028、5030便是以朝鲜为作战对象的。
    虽然美国军方的所有作战预案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构想,但是其最大的特点和追求的目标却是集指导性和可行性于一身。美国的五角大楼和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在这一军事体制中发挥着中枢和躯干的作用,制定作战计划和战争预案也主要由这两级部门完成。在五角大楼和各联合作战司令部中专门设有负责作战计划的部门“G…5”,这一部门与作战部门、情报部门、人事部门属于同一等级,直接向各级的司令官负责。与各自辖区内相关国家的作战计划,由相应的地区司令部负责初拟。在这些预案初步拟订之后,地区联合作战司令部需将其上报给参联会和五角大楼审定。大部分的作战计划经国防部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签署后,随后便下发给相关部队了。
    五角大楼的作战计划有完整的,也有概略性的。完整的作战计划包括部队如何部署如何投入使用等细节,这种作战计划拿出来便可以立即投入使用:而概略性作战计划则需要作进一步的拓展,变成完整作战计划后才能投入使用。在美国的最高决策者眼中,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具有重要战略位置、或占有重要资源的国家,即使现在是美国的盟友,也必须作好可能在某一天兵戎相见的准备,提前制定好以之为作战对象的作战计划和预案。但是这些作战计划根据有关国家与美国亲疏关系的不同,有详有略。五角大楼虽然早已制定了以北约国家为假想敌的作战计划,不过这种计划比较简单、粗略。而对于像朝鲜这样被美国戒备已久的国家,则完全不一样了,代号为5027和5028的对朝作战计划几乎已经详细到涵盖了对朝鲜作战的全部模式以及动员和后勤补给等具体讯息。
    不过美军指挥官们绞尽脑汁制定出的作战计划并非都能获得五角大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批准。一项作战计划要想获准的话必须“合理、灵活、能被接受并且符合参联会的作战指导原则”,也就是要具有符合实际的指导性。另外,同样重要的是,作战计划必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说人员、装备、物资、时间和位置不能超出美军所能承受的范畴。任何一份作战计划都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因素。比如,D日指的是作战计划行动开始之日,H时则是作战计划开始之日行动的那个时间;C日,指的是作战计划规模的部队开始调动的日子,L时指的是C日行动开始的具体时间;M日,指的是后备役部队开始动员之日,F时是指动员开始之时等。
    虽然美国军方的各种作战计划的代号一般为新闻媒体所熟知,但是其具体内容却是极端保密的,美国军方将其作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加以对待,只有当五角大楼宣布某一作战计划废弃,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解密期后,人们才能得知其具体内容。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包括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世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对美军的作战计划进行了“曝光”和“揭秘”,不少报道还讲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但实际上无论是战争的方式和进程,还是五角大楼和中央总部的指挥决策,都让人们大感意外。因此在一些亲西方媒体的鼓噪之下,五角大楼所制定的各种作战预案一度成为了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妙算。而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则往往被描述成只懂得全线扩张或被动挨打的僵尸军队,碌碌无为的总参谋部和自以为是的独裁者几乎成了西方民众眼中对手的标准形象。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西方世界或许已经有些淡忘了那那曾经令他们深深震撼的“布拉格之春”和“喀布尔换马”,也逐渐忘记了那些曾经储藏在华约各成员国总参谋部内“7天饮马莱茵河”的末日打击。因为他们在他们眼中曾经无可一视的北极熊已经在莫斯科垂垂老矣。而对于中国,他们却是真的一无所知。对于东方的军队,西方国家曾有一个惯性的认识—那就是这些军队似乎总是很随意。无论是一度横扫东南亚的日本帝国还是雄起于中国陆军的共和国。西方国家很少会发现他们的总参谋部会指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预案。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日本帝国陆、海两军便各自为之,而在朝鲜战场之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战似乎也是随心所欲,美国人至今仍记得在长津湖畔,中国士兵还穿着单薄的秋装发起冲锋。在西方人看来,这一切的原由可能来自于东方民族随意的个性。但是事实很快便会证明,他们是错的。
    曾经强悍一时的日本帝国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个怪胎,错综复杂的军令、政令系统使得日本军队更象一群掌握在各级指挥官手中的强盗集团。为了局部的利益,日本军队往往会奋勇争先,当是却无人可以真正的放眼全局。因此日本军队的组织和训练,往往能够保证他们打出很漂亮的战斗和战役,但决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国运之战。而崛起于东方的新中国则完全不同,这个国家从来不缺乏战略大师,所欠缺的只是由于近一百年的停滞和劫难所造成的国力不足和基础落后。
    以朝鲜战争为例,以毛泽东为首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并非没有预见到美国参战的可能。也指定了相应的作战预案,甚至连麦克阿瑟自诩为神来之笔的“仁川登陆”实际也早已在中国领导人的预见之中。但是面对刚刚稳定的祖国,百废待兴的民生。中国的战争准备工作远远落后于大洋彼岸的对手。直到美国人推进到鸭绿江畔,庞大的中国陆军才刚刚进入攻击位置。但即便是这样的仓促交锋,精锐的中国步兵也同样将正在敌军24小时不间断的侦察之中,将10多万人的部队神不知鬼觉地潜伏到对手的眼皮底下,发起突然的猛攻。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崛起的中国早已拜托了昔日国力贫弱的束缚。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众多以防御外敌入侵和有针对国境和资源冲突的作战预案在和平年代里被制定了出来,其中有一组在21世纪初叶制定出来的作战预案在后世显得的特别有名。这并非是由于它们全都完全无缺,而是因为他们中大多最后都不幸的成为了现实。
    这组作战预案几乎全部以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军政机构的名字命名的作战预案,所针对无一不是可能发生在中国周遍邻国的突发事件。例如“安东”系列预案便是围绕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所可能发生的战争、政变和自然灾害所制定的指导性军事行动预案。而“南诏”系列军事预案则是探讨了维护中国在缅甸地区的国家利益而采取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可能。而针对中国在南亚最为主要的战略同盟—巴基斯坦,中国总参谋部同样早已制定了代号为“安西”系列的作战预案。
    第六十六章:星月快车下
    在那众多尘封于中国人民国防军总参谋部内的应急预案之中,针对来自不同方向的压力今天的中国陆军都有着绝对充足的准备,一支支代表着力量和信心的钢铁雄师已经不单纯是过去的万里长城,更是足以捍卫地区东亚乃至泛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和平稳定的王者干戚。不过在所有的这些应急预案之中,有4支部队的番号却是永远不可能缺席的,他们是代表着中国陆军最强军容的快速反应部队—第38、第39、第54集团军以及空军的长臂—第15空降军。
    此刻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的塔台的指挥大厅里,十余名身着城市战迷彩服的中国陆军士兵正荷枪实弹,高度警戒着。在这些年轻士兵的警惕的目光之中,近百名来自中国空军兰州军区的机场地勤人员正在巴基斯坦同行的帮助之下,紧张的协调着正逐渐接近机场的第二运输波次的12架中国空军的运—8S型战术运输机的降落准备。这场后来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称为中国版的“布拉格之春”据说也有着和原版类似的桥段。
    2008年4月12日23点左右,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突然接到中国民航一架飞往卡拉奇的波音747客机上传来的讯号—“客机的舱压出现异常,要求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紧急迫降。这一要求即便不是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这两个传统盟国之间出于人道主义也是无法拒绝。但是这架客机一降落,数百名中国空降兵特种部队的成员便冲出机舱迅速占领了整个机场。而在随后的数小时之内,总计有超过20个架次的中国空军军用运输机降落在已经易手的伊斯兰堡国际机场之上。
    这一事后被一个号称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目击了整个事件经过的N记者大肆宣扬的传奇后来几乎成为了西方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但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所谓的记者所讲的一切,不过是他躲在一所伊斯兰堡的五星级酒店中杜撰出来的。仅在故事的开头部分他便犯下了两个原则性的错误。伊斯兰堡国际机场并非原不设防,为了夺取巴基斯坦的最高政权,基亚尼上将早已在各交通枢纽之上布置了重兵,前线惨败的消息虽然没有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但是奉命进入伊斯兰堡进行戒严的巴基斯坦陆军第10集团军却早已处于一级战备状态。此刻中国军队如果想要翻版“布拉格之春”,恐怕先会伊斯兰堡国际机场的跑道之上重温德国伞兵在克里特岛马拉马机场的噩梦。
    当满载着中国陆军第127轻型机械化步兵师侦察连的波音747客机徐徐降落在伊斯兰堡国际机场跑道上之际,大多数战士都可以透过机舱两侧狭小的窗户看到跑道两侧到处可见的机枪掩体以及大开车灯的装甲车,一旦兵戎相见,即便是号称军中精锐的侦察兵们也同样无法全身而退。此刻紧握“英雄侦察连”的年轻战士早已满手都是汗水。但是随着飞机缓慢的停靠在跑道的尽头,迎接战士们的却是巴基斯坦陆军士兵们的满脸笑容和热情的拥抱。
    这并不是一次奇袭,而是一次及时的增援。在中国陆军展开代号为“安西—2008”军事行动的同时,依旧忠于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