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У你┮埠苣颜业接梦渲亍V坏迷俅窝由旌澹炅湎嗨频姆茄倒叵档耐仓洌部梢杂眯值苕⒚萌コ坪簦庋鶄d才能在现代找到位置。
亲兄弟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棵植物上的花。血浓于水的的感觉信号充盈在兄弟之间,令诗人真切体会到了兄弟至情。在生死存亡的时候,最担心自己的是兄弟;在面临外侮时,最坚定的帮助者是兄弟。所以当平安无事时,兄弟之间要相互亲爱,和睦友善,一家人其乐融融。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第一乐便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亲情寄托就存在于父母兄弟之间。没有父母兄弟,你就彻彻底底一个人存在着世界上,飘飘似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爱情没了可以重来,朋友没了可以再找,血缘亲情不能复制,一旦失去便再也寻不回来。父母年长,一般驾鹤西去的早,兄弟之间情意才有可能伴随终老。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财富、地位、权势,太多的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甚至互相杀戮。然功名富贵如过眼烟云,垂垂老矣的时候,金钱权势都不能弥补心灵的空荡,亲情的缺失还得亲情补。
【国学故事】
玄武门之变:唐代开国皇帝李渊按照传统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随着次子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将其看成自己眼中钉、肉中刺,联合李元吉,不断排挤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向李渊秘密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事情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亲自带一百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待走到临湖殿,发觉不对头,急忙拔马往回跑。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东宫的部将得到消息前来报仇,和秦王的部队在玄武门外发生激烈战斗,尉迟敬德将二人的头割下示众,李建成的兵马才不得已散去。之后,李世民跪见父亲,将事情经过上奏。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文化常识】
古代乐律: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大致相当於现代音乐简谱上的1(do)2(re)3(mi)5(sol)6(la)。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称为七音。变宫、变徵大致和现代简谱上的7(xi)和4(fa)相当;这样就形成一个七声音阶: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古书上常常把五声或五音和六律并举。律,本来指用来定音的竹管。旧说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律管,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以确定乐音的高低,因此这十二个标准音也就叫做十二律,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 、应钟。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奇数六律为阳律,叫做六律;偶数六律为阴律,叫做六吕。合称为律吕。古书上所说的“六律”,通常是包举阴阳各六的十二律说的。
古人常常把宫商角徵羽五声和四季、五方、五行相配。它们之间大致的配合关系是:
四季 春 夏 季夏 秋 冬
五声 角 徵 宫 商 羽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这种观点与古代分野观念一样,都是带有迷信色彩的。
【相关阅读】
杜甫《月夜忆舍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祈父》:大孝尊亲
【原文】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1)。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2)?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3)?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4)!
【注释】
①祈父:司马。掌管都城禁卫的官。予:我。爪牙:武将。
②胡:为什么。恤(xù):忧患。靡:没有。
③爪士:王都卫士。底止:犹“止居”。
④亶(dǎn):确实是。饔(yōng):熟食。尸:主持。尸饔,指母亲自己煮饭,没人奉养。
【经典原意】
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国王的武将。为什么使我忧郁,漂泊无依没有住处。
大司马呀大司马,我是国王的战士。为什么使我忧郁,颠沛流离无所止息。
大司马呀大司马,你确实很糊涂。为什么使我忧郁,家有老母却只能自己做饭没人奉养。
【当代阐释】
大孝尊亲
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意思指孝顺有三重内涵,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让自己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养活父母仅仅是孝顺最初级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含义。然而,《祈父》的作者,一位国王的武士,连最起码帮老母亲做饭的机会都没有。他苦苦哀求大司马,能不能让他去孝敬父母。冷酷的大司马没有满足他的心愿,孝子义愤填膺,厉声指责大司马是个糊涂蛋,害的母亲只能自己做饭。孝子愤懑忧郁。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广泛与人群的交流,需要社会的工作、职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又是家庭性的动物,他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他还需要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他必须要在社会和家庭的维持中不断协调、兼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他只能选择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心,选择哪一方,因人因事而异。具体到这位《祈父》中的孝子,在长年颠沛流离的征戍生活中,他忍受了太多的苦难,背负了太多对父母的愧疚。他需要回家,尽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让年老的母亲能够安享晚年。
现在我们早已不需要为父母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做饭而担心。父母总会为你考虑尽可能给你最大空间在社会上自由发展。你可以一年半载不回家,平时偶尔几个电话,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便要匆匆挂断。父母绝不会有一丝怨言,反过来,他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告诉你天凉了,注意加衣;出门少喝酒,保重身体。
大爱无言,至刚至强。
【国学故事】
舜的故事: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便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而舜总是吉人天佑,化险为夷。面对继母和弟弟的不断迫害,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尧将天下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文化常识】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实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秦汉时的《孝经》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孝也随即成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个核心精神。中国古代道德标准概括为十个字,那便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
其中,“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仁”的基本意思就是“爱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人们要宽厚处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当有爱心,要关怀人,要同情人,要爱人。
“义”的中心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正义,是社会的道义原则。
“礼”在古代主要指国家的典章制度、宗教礼仪、礼仪规范等。儒家所提倡的礼是礼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部分。“礼”主要起规范人的行为作用,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即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仁的品德也是通过礼而表现出来的,君了要广泛学习知识,
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智”所指的是“智者”。智者是指知识经验丰富,而且聪明有智慧的人。人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
“信”是指“言”而说的,即“言而有信”。其涵义是:诚实守信,没有任何虚伪。
【相关阅读】
张耒《和应之檐雀》;艾青《为了奴隶的母亲》
5、《鸨羽》:孝,天之经地之义
【原文】
鸨羽
肃肃鸨羽(1),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艺稷黍(4)。父母何怙(5)?悠悠苍天!曷其有所(6)?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7)。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8)?
肃肃鸨行(9),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10)?
【注释】
①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鸨(bǎo ):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②苞栩(xǔ):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③靡:无;没有。盬(ɡǔ):休止。
④艺: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
⑤怙(hù):依靠;凭恃。
⑥曷:何。所:住所。
⑦棘:酸枣树;落叶灌木。
⑧极:终了;尽头。
⑨行(háng):鸟的羽茎。
⑩常:正常。
【经典原意】
鸨鸟扑簌簌地拍着翅膀,成群地落在柞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高粱和小米。靠谁去养活我的父母啊?苍天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乡?
鸨鸟扑簌簌地展开翅膀,成群地落在枣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小米和高粱。父母吃什么啊?苍天啊,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终止?
鸨鸟扑簌簌地振开翅膀,成群地落在桑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稻子和高粱。用什么去给父母尝?苍天啊,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正常?
【当代阐释】
孝,天之经地之义
黑暗政治从来不顾惜下层农民会不会在漆黑的夜里跌倒,是不是需要点上一只仅能发出微光的蜡烛,照亮身边的父母妻子。
“苛政猛于虎”,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种植庄稼,赡养父母妻子,他们呼喊苍天,上天为什么要给自己安排这样的命运,但天空渺渺,没有应答。
鸨鸟生性只能浮水,爪间有蹼无后趾,根本不可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但作者却看到它们全都飞集在树上。反常怪异并不是事实,只是隐喻统治者让本应生长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被迫放弃掉应该做的,转而去做那无休止的公差。孔子曰:“使民以时。”让人民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收割庄稼,不要剥夺他们的农时。以民为本,这样国家才能稳定富强。但动乱年代,少人践行。
但发泄怨恨并不是作者主要目的。由于统治者的残酷而不能种植庄稼,是个起因。作者最想抒发的是,在没有粮食之后,孤苦可怜的父母吃什么生存。
对父母的忧虑与担心是整首诗歌情绪的核心。
作者摧肝断肠的呼喊,希望能为父母近一点孝心,为他们种点粮食,让他们不至于忍受饥饿。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仍然还在艰辛地服役。他的心完全寄托在家庭父母身上,一种忘我的爱,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纯粹无瑕的孝心,让这位男子的形象高大起来。
我们能不能在身受煎熬的时候首先想到父母的困难,想到他们会因此而遭受的痛苦。即使做不到这一步,我们能不能平时闲暇安逸的时候,主动想到父母可能遇到的问题挫折,打个贴心的电话,问候一下家里的平安。
孝顺并不在于形式上关注到什么程度,关键是有心。
【国学故事】
孝子黄香:东汉时期的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他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夏天到了,天气炎热,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小黄香则拿着把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