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584
865第一章 幸福面对挑战与机遇
在实现幸福的征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挫折,只有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吸取值得记取的教训,克服了困难,战胜挫折,才能获得成功。或许,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有些人一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终生诸事无成。他的人生成为一场悲剧,但即是那样,只要尽到了努力,这些悲剧人物在反省自己时也会内心宁静而幸福,他会自豪地说,在事业中,我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正如文天祥在屡次战败后所咏的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这种悲壮的幸福感,是更加深刻动人的。
…… 585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965
第四编 第二章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幸福具有生动的内容和多重层次的境界,令人神往。
追求幸福是人们的权利,获得幸福是人生的目的。举凡代表历史前进的社会变革活动,无不以实现人的幸福为宗旨。特别是在近代以来,人们常把幸福载入自己的活动纲领中。200多年前的美国《独立宣言》即明确地宣布,人对幸福的追求,是不可剥夺的一项神圣权利。但是,幸福不是毛毛雨,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实现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不断的创造和奋斗中去,正所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当然,我们不能把“斗争就是幸福”片面地理解成“为斗争而斗争”
,搞“斗争至上”
,奉行“斗争就是一切”。
然而,把幸福的希望奇托在命运之神的恩赐上,企图“坐享其成”
,是绝对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把幸福的
…… 586
075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实现看成一个过程,在不断创造和奋斗中实现幸福。
“我们称之为幸福的东西,决不是某种物,而是某种过程。”
①林特耐的这一至理名言,切中了幸福的要义。幸福正是通过不断的创造和奋斗过程实现的。从动态方面看,人的幸福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简要地表达为:主体需要—→实践活动—→客观对象—→满足状态—→自我反省—→幸福感受。显而易见,实践活动是主体需要作用于客观对象的中介,而不断的创造和奋斗则是实践活动最有意义的方面。尼采曾认定幸福应直接归结为“创造行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认为人生所有的欢乐是创造的欢乐,爱情、天才、行动——全靠创造这一团火迸射出来。
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劳动创造与幸福分离的情况。在阶级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
②在社
①林特耐:《幸福的愉快》,1931年布拉格版,第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3页。
…… 587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175
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与享受新生活已和谐地结合起来。
崭新的制度向人们展示了:一方面,实现幸福的条件首先在于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奋斗;另一方面,主体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更充分、更完美的享受与幸福。马克思在谈到劳动创造的多种意义时精辟地指出:作为生存手段,劳动有谋生的意义;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劳动创造是个体生命的表现或个性特点的发挥;作为生产他人需要的产品的活动,劳动创造又是个人社会本质的实现。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人们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实践基础。
只有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实现和提高人生的价值,获得恒久不衰的精神享受。
所以,马克思论述道:人的创造活动过程标志着“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
,人们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感觉到个人的乐趣”。
①
而一个人在创造活动中所感受到的享受,恰恰正是他作为一个创造者所获得的莫大幸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也指出,什么是生活的最大
①《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08页。
…… 588
275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乐趣?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的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劳动,他一定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生活的伟大、幸福就寓于这种劳动之中。
门捷列夫则直截了当地劝告人们:“劳动吧!在劳动中可以得到安宁,而在其它事物中是找不到的。
享乐只是为了自私,它是会消失的;但是为别人而劳动却会留下永恒愉快的痕迹。“
①许多科学家都曾体验到了劳动所带来的幸福。德国理论物理学家海森伯在进入“量子”微观世界时,曾情绪激动地说,最初的一瞬间他深感恐慌,感到通过原子现象的表面窥测到了一个异常美丽的内容,他当时几乎晕眩了。达尔文把幸福寓于科学事业的奋斗中,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
他直抒胸臆:“我一生中的主要享受和唯一职业就是科学工作,由这种工作所引起的兴奋使我暂时忘记了、或者完全驱逐了我的日常的不舒服。”
②电影《沙鸥》的一段画外音也揭示了同一道理:“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目标是否达到,而在
①比萨尔目夫斯基:《门得也列夫的生平和事业》,时代出版社1956年版,第55页。
②《达尔文生平及其书信集》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55页。
…… 589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375
于为达到目标所进行的奋斗之中。“
既然必须在不断的创造和奋斗中实现幸福,那么,为了实现幸福,无疑,人们必须投入轰轰烈烈的创造活动中去,为实现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当然,在不断的创造和奋斗中实现幸福,必须建立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立足现实,同时处理好个人牺牲与幸福的关系。
…… 590
475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第二章 一 客观条件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政治条件A经济条件A文化条件A幸福并不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上,通过主体的不断创造和奋斗实现的。幸福,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作为主观体验来看,是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赢得一定的客观条件,使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愉悦感受。显然,客观条件是幸福的基础和前提,幸福必须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才能取得。
所谓客观条件,主要指:劳动机会,安定的社会秩序,社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这些客观条件实际上是整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艺术、体育等方面建设工作所提供的条件。由此看来,个人幸福的基础在于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幸福的基础在于国家建设事业的兴旺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它不能脱离人民的整体利益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社会,产生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形态中,从总体上来说,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人的幸福及其实现程度。
在原始社会,物质财富极端贫乏,工具十分简陋,但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公平分配,过着平等、互助的生活,人们从
…… 591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575
中体会到了幸福,只是那时候人们的幸福感还十分迟钝。在奴隶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这三个形态的阶级社会中,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虽然不存在了,然而在人民内部仍然有社会整体幸福和个人幸福的矛盾,从本质上讲,社会整体幸福和个人的幸福又是统一的。具体地说,决定幸福的基础和前提的客观条件包含有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
政治条件A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既改造社会,又受社会的制约。爱因斯坦曾说:“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是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它的思想和感情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正像是没有供给养料的社会土壤,人的个性的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一样。”
①在争取幸福的道路上,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奋斗不是凭主观而随意地进行的,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幸福只能依据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形态,以一定的政治条件为基础和前提来推动,不能脱离乃至超越。否则,幸福必然是流于形式的空谈玄想,虚无缥渺的海市蜃楼。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幸福必须也只能是一定政治条件下的幸福。
①许良英等译:《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51—52页。
…… 592
675第二章 幸福依靠创造和奋斗
追求幸福作为人的目的和权利,具有恒久而常新的意义。
由于经济和政治条件的不同,幸福也千差万别,在原始社会,人们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谁统治谁、谁剥削谁的问题,他们用极端简陋的工具共同劳动,互相帮助,获得了十分贫乏的幸福。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他们依靠剥削压迫奴隶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把幸福与作为幸福真正源泉的劳动对立起来,鄙视劳动。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些不劳而获者是“劳心者”
,应该“治人”
,应该享受幸福。奴隶是生来就必须劳动的“劳力者”
,理应“治于人”
,受他们的剥削。而且,他们把奴隶看成是同于牛马甚至不如牛马的工具,因此,认为他们不应当享有本应享受的幸福。
无论是贵族奴隶主,还是民主派的奴隶主,他们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对奴隶劳动进行剥削的基础上。奴隶劳动创造的财富,成了他们进行物质享受的源泉。可以说,奴隶主越是享受幸福,就越是残酷剥削奴隶。奴隶主对于他们强调的精神幸福,认为奴隶不配享有,否认奴隶是有灵性的人类。奴隶主民主派虽然提出“民主”
、“自由”
,这也只是少数奴隶主范围内的民主、自由,在他们看来,奴隶没有这种权利。这两个集团的幸福观尽管有差别,但他们所具有的都是奴隶主阶级的幸福观。其差别和矛盾不过是以何种方式来维护奴隶制的矛盾,以何种方式剥夺奴隶的幸福的矛盾。
当然,奴隶社会中一些激进的思想家对幸福也有自己的主张,并且这些主张具有相对普遍的意义。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从感觉论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
…… 593
第四编 幸福的实现775
幸福。他最早提出了人们的一切行动都受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支配的这一思想。赫拉克利特并不把幸福简单地归结为肉体的快乐,他同时还强调理想和精神的快乐。他认为幸福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人生活在世界上,不应该沉溺于低级的幸福,而应注重于高级的幸福,最优秀的人宁愿取一件东西而不要其他的一切,就是宁取永恒的光荣而不要变灭的事物,可是多数人却在那里像牲畜一样狼吞虎咽。他反对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放肆无度,认为扑灭放肆急于扑灭火灾。
同样,德谟克利特也特别注重研究幸福,强调高尚的道德对幸福的重要。
他认为,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其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增加,给人类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他说:“在一种民主制度下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所谓幸福好,正如自由比受奴役好一样。”
①古希腊的伦理学家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提出肉体的无痛苦和灵魂无损伤就是快乐,认为人们选择行为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