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论-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情绪的变化是受人的心脏控制的,或者认为控制人的情绪的器官是五脏六腑。人们之所以会得出这种结论,是因为他们从经验中感觉到,在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脏腑器官往往也同时发生某种变化。比如,人在愤怒时,心跳加快,呼吸与血液循环失去常态,或是面红耳赤,或是脸色铁青,而呼吸则急促,甚至脑部一起一伏都能显现出来;而狂喜之人,或是悲痛欲绝之人,呼吸会出现痉挛现象。
《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范进听到自己中了举人后,过于高兴,出现痉挛。文中是这样写的:“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贴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省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
…… 263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742
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类似这样的现象,都给人一种印象:情绪的变化,产生于人的脏腑之中,特别是认为情绪的变化与心脏的关系最大。
到了中世纪,哲学家提出了一些与以往看法相异的观点,认为不应当在大脑范围之外,寻找精神活动的载体。但是除此之外,对问题的探索没有得到更深入的进展。
进入19世纪之后,科学家们抛弃了思辨的方法,通过对大脑的解剖、生理学实验的方法,研究情绪究竟产生于人脑的什么部位。一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下丘脑、丘脑、边缘系统、额叶、颞叶、右半球等处,与情绪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研究者将一个微型电极埋藏在猫的下丘脑中,然后给猫的下丘脑以电刺激,猫就会产生发怒表情的反应,张牙舞爪,毛发竖立。电刺激中断,上述反应立即就消失了。
1953年,人们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脑的“快乐中枢”。
这个实验的最初的目的,是研究中脑网状的功能。被用来做实验的动物是老鼠。但是,由于做实验的人技术不熟练,电极插入部位不准确,没有插入预定部位,而插入了下丘脑。
这一偶然的情况,发现了一个新现象,即给老鼠以电刺激时,老鼠似乎体验到一种愉快的感觉。
为了证实这一电刺激是否真的给老鼠带来了愉快的感觉,人们对实验进行了新的设计。即仍然在老鼠大脑内的那个位置埋入电极,然后在老鼠笼子里安装一个杠杆,把杠杆与外在的电路连接起来,每当老鼠用爪子去按下杠杆的某一端时,外在电路便被接通,给老鼠的头脑中的那个部位以电
…… 264
84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刺激。这样,这个电刺激就等于是老鼠自己给自己输入的。
设计人认为,如果老鼠按下杠杆,所得到的电刺激是一种愉快的感觉,那么这种愉快的感觉将会诱导老鼠,使它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感觉,而重新去按压杠杆;如果情况相反,即老鼠按压杠杆后所得到的刺激,没有产生愉快的感觉,那么老鼠就不会再去有意地按压杠杆,而只能是老鼠在笼子里跑来跑去时,偶然地踩到杠杆。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没有接通电源,老鼠即便是踩上杠杆,大脑的那个部位也不会受到电刺激时,老鼠在笼子里是毫无规律地漫游。
每小时按压杠杆只是10—25次。
而当电路上接通电源,老鼠踩压杠杆后,脑中就有一种愉快的感觉时,老鼠每小时按压杠杆达数千次。这种动作竟然可以持续一两个昼夜,直到它精疲力尽为止。
为了进一步证实人们的推断,人们又做了一个实验进行观察。即对已经学会按压杠杆、会进行“自我刺激”的老鼠,在24小时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停止喂食,让它产生饥饿感。
然后,把它放进一角装有杠杆而另一角放有食物的笼子里,看它将怎样动作。被实验的老鼠并不去吃食物,而是直奔那个杠杆,开始不停地、疯狂地进行“自我刺激”。
①
这一实验在猿猴和猫身上进行时,也获得同样的结果。
实验证明在脑干及其与丘脑相连的部位,可以找到许多小区。
用电刺激这些小区,就可以引起动物明显的愉快感觉与情绪。
诚然,对动物的这种实验,证明动物脑内的某一部位是
①参见《心理学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71页。
…… 265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942
“快乐中枢”
,这只是人的一种逻辑推断。
因为动物没有语言,无法通过动物的自我表述,来得到证实。如果能给人做这种实验,则人就可以直接叙述他的主观体验。
但是用人做实验,是有背于道德与法律的。
有关的研究人员只是在治疗精神病、癫痫病、肿痛病、帕金森氏病时,以及通过正常的脑外科手术,获得一些资料。这些资料也都表明,刺激人的大脑额叶腹内侧或下丘脑、部分顶叶和颞叶,以及刺激中脑上部时,都会产生情绪反应,病人感到松弛、悠闲,有的病人还会微笑,有的感到愉快、会笑出声来。而刺激其他部位,病人则产生负相情绪,不安、紧张、焦虑、恐惧,甚至哭泣。
①
这些研究都证明,人的情绪——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从生理机制来说,都是人脑的特定部位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反应。
快乐、痛苦的心理机制A不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人的一种情绪。快乐、痛苦的心理过程,属于情绪的心理过程的范畴。然而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到目前为止,尚不能叙述得十分清楚。在这里,我们粗略地介绍一下本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领域有关情绪研究的一些成果。
阿诺德认为,人的情绪及其感受赖以产生的源泉,在于客观的情境事件。
但是,人的情绪又不是被刺激事件直接地、机械地决定的。他认为,人的情绪是人对这种刺激所作出的一种认识评价之后的反应。
知觉过程对刺激进行初步的筛选,
①见匡培梓主编:《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4页。
…… 266
0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认识过程按照信息库的储存,提取与当前刺激有关的信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在此过程中,情境事件对人来说,有的被突出了,有的被忽略了,有的被限止,有的则进一步被加工。阿诺德认为,知觉和认识是刺激事件和发生情绪反应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①
阿诺德强调,情绪产生于在大脑皮层水平上进行的评价过程中。她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当一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熊时,会产生极大的惊恐。然而在动物园里看到大熊,不仅不会产生恐惧,反而会使人高兴,感到有趣、惊奇。
同样是见到大熊,却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区别,显然来自对情境的知觉—评价过程。
②
阿诺德关于情绪的产生的这一理论,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人的情绪(包括快乐的情绪与痛苦的情绪在内)
并非都是纯粹的非理性的东西,更不是纯粹的生理反应。
情绪反应过程,当然离不开它的生理基础;情境事件所给人的刺激,也可能就是一种生理刺激。但是因为在刺激事件与情绪反应之间还有认知评价,所以在情绪反应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人的认识、评价在其中。阿诺德的这一理论对我们认识快乐与痛苦很有价值。
阿诺德的情绪理论被拉札勒斯所发展。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的发生来自环境信息的刺激;情绪依赖于短时的或持续的评价;情绪是一种生理心理反应的组织。
①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下同)
,第76、77页。
②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76、77页。
…… 267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152
比起阿诺德来,拉扎勒斯更强调情绪是认知评价的反应。
他认为人和高等动物,都有评价这样一种心理过程。人们遇到的情境若对人无益也无害,人就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评价过程立即结束。若遇到的情境对人是有益的,这类评价的表征就是愉快、舒畅、兴奋、安宁等情绪,而不会产生烦恼。
人遇到的情境对人若是有害的、使人受到威胁,拉扎勒斯把这种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评价称为紧张。
拉扎勒斯认为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最初的评价叫初评价,后来的评价叫再评价。人的情绪是和初评、再评融为一体的。他还十分重视个人的社会经验在评价中所起的作用。
他说:“人通过信仰、价值观、义务感和目的,到达处理事物的舞台;再通过反应情境的某些方面,就转入情绪的舞台”。
①就是说人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念等,对于人的情绪有很重要的作用。
“这些信仰或价值观等品质不能自发地成为情绪,首先它必须进入那个‘处理’中去。所以,情绪依赖于人如何解释情境”。
②所谓“进入那个‘处理’中去”
,是指上面说的“处理事务”。通过“处理事物”
,然后才化为情绪。
拉扎勒斯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情绪与理智是有密切联系的,非理性与理性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由此可见,情绪不是不可驾驭的,人的情绪并不是兽性,它包含着人的灵魂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理想、道德、价值观的因素。
与认知—评价的情绪理论相对立的,是动机—分化的情
①②转引自孟昭兰:《人类情绪》,第99页。
…… 268
2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绪理论。所谓动机—分化理论,核心是赋予情绪以明确的动力的性质。这一派渊源于达尔文。我们这里介绍一下伊扎德的观点。
伊扎德把情绪定义为具有神经生理的、神经肌肉的和现象学的复杂过程。
这里所说的现象学,是指纯意识的过程。
在神经生理的水平上,情绪包括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边缘系统的神经电化学模式。在神经肌肉水平上,情绪首先是面部模式化活动,其次是身体姿态反应和音调反应三成份所构成的表情运动。
在现象学水平上,情绪表情激活主观体验。
情绪体验在意识里组成相对独立于认识的过程。情绪体验可以附加到生理驱力上,也可以附加到认知和人格倾向上,表现为有意义的动机,参与、影响其他心理活动。
③
伊扎德对情绪的发生提出了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实现情绪过程的神经机制;(1)有机体内外刺激事件引起边缘系统和感觉皮层的兴奋,改变着神经过程的激活状态,从而影响下丘脑。
(2)下丘脑和基底神经节激活具体情绪的先天模式,通过第七对脑神经,把由皮层运动区调节的面部表情的神经信息组织起来,导致一种具体的面部表情。
(3)
面部表情活动经三叉神经传导面部受纳器的冲动,经后部下丘脑到皮层感觉区。
(4)
面部运动反馈的皮层整合,产生情绪体验。
按照伊扎德上面的叙述,可绘出如下的情绪产生机制假设模型:
③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108、109页。
…… 269
第二编 幸福是什么352
①伊扎德强调情绪有动力的性质,情绪体验可以转化在生理驱力和人格倾向上,成为一种动机,或是影响其他心理活动,这些看法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虽然还不能具体描述痛苦与快乐的详细心理过程,但借助于心理学家对情绪(包括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的研究,就能大致地了解快乐与痛苦的心理过程,使我们对快乐与痛苦有进一步的认识。
①参见孟昭兰:《人类情绪》第124、124页。
…… 270
452第二章 快乐、痛苦与幸福
第二章 二 幸福是心灵的快乐快乐并不都是幸福A感官快乐与灵魂快乐A情感的快乐与理性的快乐A情之苦、乐与理之乐、苦的并存A身、心快乐都是人生所必需A灵魂的快乐高于感官的快乐A快乐并不都是幸福A有一种理论认为,快乐就是幸福。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持这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