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人生幸福论 >

第10章

人生幸福论-第10章

小说: 人生幸福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他们肉体的快乐和感官的快乐作为一切快乐的起源和基础,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感性的快乐,当然也就没有其他的快乐和幸福。

    因此,快乐就是最高的善,而判断快乐的标准是感觉。这样,伊壁鸠鲁就把快乐、幸福和善这三者通过感觉联系起来。

    那么,什么是快乐呢?伊壁鸠鲁没有从正面给它下定义,而是从与痛苦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它: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②快乐的量的极限就是一切痛苦的消除。伊壁鸠鲁把快乐和痛苦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得出关于快乐的结论。

    这种论证方法,首先肯定了个体能够而且应该在自身中寻找快乐,这就与动物性的快乐有严格的区别,因为唯有人类才能在消除痛苦后获得快乐,而且唯有人类才能自觉地实施这样的行动。

    其次,他告诉我们,正是由于人们感受到痛苦,所以才需要快乐,假如人们没有痛苦的经历和感觉,那么,也就不会感受到快乐,也就不会有产生快乐的欲望。

    “身体的无

    ①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务馆1964年10月版,第103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8页。

…… 76

    0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痛苦“就是肉体的、感官的快乐和幸福,而”灵魂的无纷扰“就是精神的快乐和幸福。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静是幸福生活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人们才力求避免痛苦和恐惧。

    伊壁鸠鲁并不是笼统地谈论快乐,他们快乐分为三类:一是自然的和必要的。

    这类快乐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必需的需求,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等,这是人们为了免受饥渴之苦的基本需求。二是自然的但非必要的快乐。如精美食物,可以换换口味、享享口福,但这类需求和欲望只是使快乐变换样式,没有增加新的形式的快乐。三是既非自然也非必要的快乐。如沽名钓誉,既不是自然的生存需求,也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伊壁鸠鲁在作了这样的区分后,认为,第一类欲望和快乐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了。

    人的欲望不能过高,否则,他就根本不能得到满足,因为,如果一个人总觉得得到的太少,希望有更多的欲求,那么,他任何时候也不会感到满足,还会被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物所左右,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不能使生活服从幸福这个目的。所以,人的天性所要求的财富是有限的,而且很容易得到,而那些出于虚浮的欲望所要求的财富则是无限的,也是不能得以满足的。对于第二类欲望和快乐,人们只能偶尔享受一下,偶尔享受一次还能感受到这类欲望的价值。对于第三类欲望和快乐,则是人们需要警惕的。如果被这类欲望和快乐所吸引,那么,人们可能就会成为它的奴隶,为一些虚浮的欲望而终日奔忙,到头来恐怕是什么快乐也得不到。

    伊壁鸠鲁强调,自然的和必要的欲望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得到这类满足的过程及其满足本身是稳定的、平静的、无痛苦的;

…… 77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16

    享受了第一类快乐,得到了第一类满足,也就获得了幸福。

    美德与幸福A伊壁鸠鲁不仅仅讲快乐与幸福,他还特别重视人的美德与幸福的关系。

    在他看来,快乐、幸福与美德是分不开的。

    他首先提出审慎的概念,认为,审慎是一切善当中最大的善,是美德产生的根源。因为审慎的能力、权衡的能力,是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理智美德。

    “一个人除非审慎地、正大光明地、正当地活着,就不可能愉快地活着。”

    ①各种美德都与愉快的、幸福的生活共存,愉快的、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各种美德。作为最大的善,审慎是使人们认识万物的本性和人的能力并指示人们达到幸福生活目的的美德。审慎能使人们分辨快乐与痛苦,权衡苦乐利害关系,选择最合适的行为,以实现快乐和幸福。

    伊壁鸠鲁还谈到友谊在幸福中的作用。他认为,友谊是社会关系中人们能够获得的重要的快乐,而且,“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

    ②因为友谊最能够增进我们的安全。有友谊存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是永存的和持久的。为了获得快乐和幸福,人们应当珍惜友谊。因为在社会交往中,有时可能会遭到他人的非正当的侵害,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应付敌人的方法是尽可能多地交朋友;而对于那些不能成为朋友的人,应至少避免和他们结怨。伊壁鸠鲁期望,正直的人们之间应当互相帮助,因为这是实现快乐和幸福的重要保证。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9、346页。

…… 78

    2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在道德与快乐问题上,伊壁鸠鲁主张,道德的价值不在道德自身,而在于由道德引发出来的快乐。如果道德不能使人快乐,那么它的价值也随之消失。由于伊壁鸠鲁坚持认为快乐和幸福是人生的目的,所以在他看来,道德也是为快乐和幸福服务的,道德成了达到快乐和幸福的工具和手段。尤其是明智,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选择行为,辨明善恶和乐苦,正确地面对死亡及其痛苦和恐惧。

    所以,“使生活愉快的乃是清醒的静观,它找出了一切取舍的理由,清除了那些在灵魂中造成最大的纷扰的空洞意见。”

    ①有了这样的静观——明智,人们就拥有了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其行动也是自由的选择。

    伊壁鸠鲁指出,人的快乐和幸福依赖于人的理性能力,“遵从理性而不走运,比不遵从理性而走运还要好,因为凡是被判定为最好的行为,都是遵从理性正当地作成的。”

    ②伊壁鸠鲁把具备审慎和明智理性的人,当作能够获得最大快乐和幸福的人,这充分表明了伊壁鸠鲁对于高尚道德人格的追求,他超越了亚里斯提卜的快乐主义幸福论,而与德谟克利特的幸福思想有着继承与发展的联系。

    从伊壁鸠鲁的幸福观中,我们看到,一方面,他把人的幸福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重视人的基本的物质享受和感官满足;另一方面,他又把人的精神快乐和幸福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并发展为对审慎和明智这种理性能力的赞叹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人获得灵魂健康、精神快乐的保证。我们可以认为,他克服了亚里斯提卜快乐主义幸福论的偏激和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9页。

…… 7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6

    片面。这是伊壁鸠鲁幸福观的进步之处。

    伊壁鸠鲁把哲学思维同幸福联系起来,鼓励人们研究哲学。他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发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

    说研究哲学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晚了,就像说享福的时间还没到或已经晚了一样。

    所以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应该研究哲学,老年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愉快,仍然可以在好的事情上是年轻的,而青年人由于对将来无所畏惧,也可以同时既年轻又年老。“

    ①在介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那段文字中,我们记述了亚里士多德把思辨活动当作最高幸福的观点,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伊壁鸠鲁发自内心的要求人们研究哲学的忠告。这两位哲学家虽然伦理观点有差异,但却不约而同地把思辨活动和哲学思维与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这是发人深思的。我们不想作过多的解释,留给大家去思考吧,这样的思考本身就是思辨活动和哲学思维,大家能否从中体验出某种智慧的快乐和幸福呢?

    伊壁鸠鲁强调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行动的重要性。

    他说:“当幸福在时,我们便拥有一切,而当幸福不在时,我们便尽力来谋得它。”

    ②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人的努力、人的行动来谋求。人们可能会因某种缘由而暂时远离幸福,但只要不放弃追求幸福的愿望,积极地采取行动,尽力为自己的幸福创造条件,幸福就一定会来到我们身边。同时,谋求幸福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幸福的体验。

    ①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5页。

…… 80

    4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第三章 二 追求幸福是人的本性——爱尔维修与霍尔巴赫的幸福观快乐带来幸福A财富、劳动与幸福A个人幸福与公共幸福A幸福是一种存在方式A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A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A重视对社会问题和道德问题的探索,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共同的思想特征。他们提出的哲学思想和伦理主张对法国的社会革命起到了理论上的推动作用,也为处在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转型时期精神上困惑的人们提供了人生道路上的指导。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爱尔维修说:“我们应当像研究其他各种科学一样来研究道德学,应该像建立一种实验物理学一样来建立一种道德学。”

    ①他认为,伦理学的任务就是“能使人民获得幸福”

    ,而且,只要人们认识了自身,具备明晰的道德观念,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他的幸福观的理论前提是趋乐避苦的人性论,并以此展开了他对幸福的理论探讨。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10月(下同)

    ,第430页。

…… 81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56

    快乐带来幸福A爱尔维修认为,人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可归结为感觉活动。人的欲望、情感、意志、思想和行为等,都是由人的肉体感受性决定的。人的感觉能够体验出快乐和痛苦,并由快乐和痛苦产生希望和失望、忧虑和恐惧等情感。人们对感觉愉快的事物就会积极追求,而对感觉痛苦的事物就会避而远之。总之,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人性原则。

    爱尔维修进一步认为,肉体感受性不仅仅是一种体验,它还是人们各种活动、思想和情感以及人的社会性的唯一原因。

    “为了穿衣,为了打扮自己的情妇或妻子,使她们得到快乐,为了养活自己和家属,总之为了享受与肉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快乐,工匠和农夫才思想、想象和劳动。因此肉体的感受性乃是人的唯一动力。”

    ①所以,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永远是支配人的行动的唯一原则,如果自然界满足了人的一切需要,如同人们获得空气和水一样容易,那么,人们就永远懒得动了。正是由于人能感觉到快乐和痛苦,而自然界又不能永远给人们带来快乐,于是,人们趋乐避苦的本性就是自然的事情,并且因此而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动因。

    爱尔维修认为人们获得了快乐,自然也就获得了幸福。

    他把追求幸福也看作人的本性,认为幸福是一切人都希望达到的生活目标和理想。

    他认为快乐有两类:一类是官能的快乐。

    这是肉体感受性的需要,也是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人们在享受官能快乐时,都能感到幸福,而且就程度而言,也是相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496页。

…… 82

    6第三章 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

    等的。但是,官能的快乐毕竟是瞬间快乐,在时间上不持久,由它导致的幸福当然也就不会持久,甚至稍纵即逝。另一类是预期的快乐。这是一种带着希望和期待的快乐,它带给人们的幸福要比其他快乐带给人们的幸福更多、更持久。虽然预期的快乐不如官能快乐那么强烈、那么现实,但是,由预期的快乐带来的幸福仍然令人神往,并贯穿在人们生活的每一天中。

    财富、劳动与幸福A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是从普遍意义上说的。在具体问题上,爱尔维修也看到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他认为,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使所有的公民在财富和权力方面保持平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的所有人在幸福方面能够保证平等吗?爱尔维修批评了要同等幸福就必须人人拥有同等的财富和权力的说法。他举富豪和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