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事”,却把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人心给搅乱,那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第十二章 洛涧大捷
洛涧大捷
我们经过了这许多的“战前准备”,那么,关于这一场“千古大战”,这双方到底是个啥实底,到底动得啥心思,大家就都摸得比较清楚了。那就赶紧把镜头拉过去,来对准前线。
还从晋军这边儿说:
按照谢安的布署,豫州这头儿,谢石桓伊一个走水路,一个走陆路,主要就是以攻为守,来阻断秦军南下的通路,所以他们即使赶到了前线,也都不会主动去挑战,桓伊就一直没单独跟秦军发生过正面冲突。那么,这场战争的最大亮点,仍然是我们的北府兵啊,由桓冲认为的那两个“孩子”来率领(其实他俩现在都不小了,淝水之战这年,谢玄已经40岁,谢琰也有30多了。就是他俩辈份儿低,所以在桓冲眼里还都是“孩子”。)
瞧瞧摆在谢玄眼前的这条路:从徐州到豫州,几乎就得是一个横扫,遇到拦路的秦军,光实现突破还不行,就算不能把敌人全都干掉,也得让他们再不能有进攻的能力,否则,他们到了你身后,要么就会对你前后夹击,要么就会跑到建康去。要说这将领年轻些,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锐气十足啊,啥也不怕。自从带了北府兵,谢玄就是这么打过来的。那么谢琰呢?谢安这个得天独厚的小儿子,自幼就以“贞干”闻名,又搭上生来就漂亮,一直都“酷”得很,连谢家自己的兄弟们,能让他看得上的也没几个。虽然这是他头回上阵,但也是绝不肯丢人的。
于是,这兄弟俩带着6万左右的北府兵,从广陵出发,一路直指豫州。淮南大战以后,北府兵又经过了4年的调整和充实,也更加精干,也许谢玄从来没有去想,他带领的这支军队,如果论起强大,在当时中国的大地上,很可能是没有人能够匹敌的。
谢玄急速进兵,很快进入豫州,然后就碰上了第一个强敌,已经在洛涧布下了防线的梁成和王显,一共带了5万秦兵。梁成是前秦名将,历来跟东晋作战,是屡战屡胜。谢玄也早听说过他的名气。梁成这防线作得还挺周密,不但沿着洛涧筑了攻事,还在淮河里立了木栅,以防备谢玄可能沿淮河而上的水军。眼看就是非要把谢玄挡住不可,这样,才能让苻坚顺利地南下呀。
谢玄一看,这可不好办。人家早准备好了,就等着自己来呢。看来这硬拼肯定是不行。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个主意,然后,就给刘牢之布置了一个颇为艰巨的任务。
他派给刘牢之5000人,让他夜里趁梁成防备不足,去偷袭他的攻事。要说这任务真是有些难度,谢玄也没法儿给他多派兵。因为毕竟梁成这儿只有5万人,对前秦的大军来说,这不算什么,可谢玄的手里,只有这些兵啊。要都耗在这儿,那下面的仗可怎么打。
那时的北府将领,是人人心气稳定,士气高涨。难,有什么可怕?从前那么难,咱们不也都过来了吗。于是刘牢之接令,没一句废话,立刻赶去布置了。
应该说,刘牢之在这一仗里可是立了大功啊,谢玄交他这个任务,也知道可不是那么简单的。结果没想到,刘牢之这个趁夜偷袭,就正好打了梁成一个措手不及。刘牢之就带着这5000北府兵,一举攻破了梁成的攻事,北府兵比之4年前,更加神勇,就这5000人,把个措手不及的秦军打得四散奔逃。谢玄这个“奇袭”之计一下儿奏效。刘牢之凭着神武,弄得这梁成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呢,就被当场斩杀。紧跟着,晋军一拥而上,又杀了王显王永等等大将。
秦兵一下儿可就乱了。本来5万人哪,这主将都死了,还打什么呀,晋军好厉害啊,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灭掉咱们14万人的北府兵?这回算见识了,还是赶紧逃命吧。其实,秦军不摸刘牢之的虚实,谁知道他就有5000人,谢玄在洛涧对岸列阵,总兵力超过梁成,这些人还都以为晋军都杀过来了呢。不过,这已经够了,刘牢之已经打乱了秦军的阵营,而且还斩了他们的主将,谢玄立即下领进兵,这一回,这将近6万晋军是真的都杀过来了。
其实要说在这儿全歼这5万人,现在已经不再困难,但是谢玄心里惦记着前线呢,不能在这儿恋战哪,后面还有更艰巨的任务。于是,他就把洛涧这边儿的事,都交给了刘牢之,然后和谢琰一起,渡过洛涧,带着大军,直向淝水进兵了。刘牢之乘胜追赶,这些北方的士兵,即使逃命,也非要往北逃,无端觉得,那边儿才是他们的家,真是应了那句话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可是往北就是淮河,哪有什么退路,要说往南,倒说不定还能先保住命呢。但这些北人士兵哪儿会想这些。结果,5万人,连被杀,带掉进淮河淹死的,有15000多。刘牢之就一路追击,那些好不容易渡过了淮河的秦兵,也都丢了军械辎重,四散逃命去了,刘牢之一路缴获,这一仗打得,光战利品,就够清点儿好一阵儿。
结果,“洛涧”这一战,一个“奇袭”之计,加以刘牢之的神勇,再加北府兵的强大,只用了5000人,就一举攻破了前秦的防线,让苻坚“压制东西,直取中州”的战略彻底泡了汤。人家最强大的东路军打过来了,你就准备应付吧。
在这一战里,前秦一共有10名大将被杀。特别是主帅梁成,从来跟晋军作战,就几乎没败过,这回就这么简单地丢了命。前秦连死带逃,丢了5万人。就算剩下的这些人能归队,也一时半会儿到不了淝水。损失的这些人,可不是那些乌合之众呀,都是前秦的前锋主力!这样一来,真正在淝水集结有战斗力的秦军,可就剩下15万了……北府兵本来就极高的士气值,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接近涨停;可再看前秦军呢,原本发兵时就差不多垂头丧气,现在真难说会低落到哪里去了。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十三章 退后一步是人生
退后一步是人生
洛涧大捷,这对东晋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以5千破5万,谁说他们强大?谁说咱们打不过?这下儿,大家的心里可有底了,倒想,看来咱谢相这个“处变不惊”,还是心里有谱儿啊。
但是,就在大家这一片兴奋之中,谁也不会想到的是,谢安竟然不事声张的,给司马曜上了一道表,请司马曜的亲弟弟,19岁的琅玡王司马道子,录“尚书六条事”!这个“尚书六条事”,到底是个啥意思,人们至今也没太搞清,最可能的方式是:谢安还是有权处理国家的一切大事,但是,司马道子也有权对他干的所有事儿提出建议和质疑。那就是说,首先,谢安在把他所做的一切向皇室完全公开;另外,司马道子说的话,也同样有份量,他也不能不听。那么,从公元376年开始的谢安“录尚书事”,将国家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局面,就将宣告结束。此后,这个国家,就变成他和司马道子共掌了……
如果说,这件事儿对当时的人来说,甚至对皇上司马曜来说,都是出乎意料的话,其实对我们后人,也同样如此啊。这样一个重比泰山的权力,他居然就选择了开始去放弃,而且还做得平平静静,完全不像在面对多么重大的事。假设谢安不让的话,就算司马曜心里再不舒服,但在他大权在握,重兵在手的情势下(这个北府兵还就在眼前,不像王敦桓温那时候,远在荆州),也根本不敢对他怎么样。
那么谢安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一个对任何人都会无比诱惑,而他又已经牢牢握在手里的好东西,他为什么要去放弃?田余庆先生说:“这是谢安作为政治家的高明处”,那么这个“高明”,又在哪里呢?‘w…r…w…h…u。c…o…m‘
首先,随着淝水之战的发展,前秦那边儿的信息,他得到的越来越多,那么这场战争的胜算,也比最初时更多了一些。倘若这一战东晋取胜了呢?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淝水之战,功在一族啊。从将帅到士兵,脑袋上都顶着这一个“谢”字,甚至连决战的战场豫州,也都是谢家的老地盘儿。虽然这实在不是什么好差事,这出生入死的风险和压力,几乎都是他们谢家人在承担,但是如果得胜了呢?谢氏家族的威势、声望、荣耀等等等等,就将会达到无以复加的顶峰。那就会超出皇室所能容纳的极限了。这并不是皇室的不对,而只是一种客观必然。其实细想,这历来的“功高震主”,到底又是谁的不对呢??而且,一旦获胜,谢氏家族必然木秀于林,其他高门,也不一定会这样支持他了……那么现在,这个淝水之战,对于谢安来说,几乎就是,胜也不对,败也不对。他只能,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将即将爆发的矛盾和冲突,减小到最低的程度……这天下的事儿,永远都像是那月亮,从一个月牙儿开始,一天天长大,直到变成满月,可是,这个“满月”,又维持了几天呢?物极必反,盛极则衰呀。那么,就退后一步吧,不要觉得委曲,因为现在的大局,是轮到你来做出牺牲了……
另外,谢安所以请司马道子来跟他一起“录尚书事”,也是经过了一番考虑的。司马道子是司马曜的亲弟弟,生母也是那位“昆仑婢”。这位王爷可是“有能量”得很哪,到后来,他从谢安手里接过了大权,没用多久,就把个“政治清明”的东晋,搞成了乌烟瘴气,接着又跟他这位皇帝亲哥哥斗得不可开交,然后就引发了孙恩乱,王恭反。不过现在他还小,这能量也还没表现出来。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司马曜同母所生的弟弟,司马曜看着谢安,心里不舒服,但又不敢怎么样,反倒是越看司马道子,就越觉得顺眼了。
谢安为什么非要推举司马道子呢?一方面,皇上就跟这兄弟亲啊,你要推举别人,不但不一定会被允许,还没准儿会招来更多的猜疑呢,那么就顺着他们的心思吧,这才是缓和矛盾的最好办法呀。另一方面,谢安是早晚要把这个权力交出来的,因为他知道,他这个位置是不对的。这个天下,他本来没有资格和司马家共有。也许王导和桓温都不这样认为吧,但不管人家怎么样,他却是这么想的。
所以后来,我们就看到,这当轴士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门阀政治格局,随着谢安渐渐地把权力交还给王室,就开始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直到谢安去世,这种奇特的政治模式,也跟着寿终正寝。陈郡谢氏家族成为最后一个与司马“共天下”的高门。皇权终于回到了正常状态,后来,司马曜和司马道子虽然继续内斗,但那已经是皇室的内部矛盾,是属于我们整个历史当中,屡见不鲜的那个类型了……
第十四章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当然,无论后方发生了多么重大的变化,前线的仗也还要顺顺利利地打,就算谢安已经看到,这一仗胜了,对谢家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这一仗也必须要竭尽全力地打赢,不能因此受到任何影响。因为这事儿就应该这么做。即便从此他就将进退两难,但那也是他必须要认下来的命。
其实说到这儿,除了让权,谢安本来还应该有很多办法的,比如最常用的,就拿这个打了半截儿的战争,去跟司马曜摆摆谱儿,讲讲价钱,为事后稳固住谢家的地位,双方商订些利益交换。司马曜是除了答应以外,别无选择,淝水之战的胜利,这第一个受益者,是他这个皇帝呀,而且现在,他还得指着人家谢家人给他卖命呢。只要稍微要挟一下儿,司马曜就得就范。但谢安偏就不这么做。他可以不要那个权位,但却绝不肯去干那种阴险苟且的勾当。
那么不管朝廷这边儿到底怎么样吧,谢玄是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估计谢安就没把这些事儿告诉他。洛涧大捷之后,不光东路军,谢石和桓伊那边儿,士气也都大大高涨,晋军水陆并进,一齐向寿阳方向集结。
其实这时候,苻坚并不在淝水前线,但是因为苻融理解错了晋军的一个情报,弄得苻坚以为胜利在望,就跑来了。
就在谢玄突破洛涧之前,早被围困在硖石的胡彬,带5000人撑了这许久,军粮也没了,一听谢石带着大军来了,就立刻给谢石写了封求援信,派人突围送出去。当然,他也不知道谢安这回怎么部署的,还以为谢石的水军是全部主力呢。结果这送信的,没过了秦军的防线,就被抓住了。这信就到了苻融的手里。苻融看了信,也以为东晋的这个“大军”,就是谢石这一两万水军呢。于是他就派人给苻坚送信,说,敌人少啊,您快进兵吧,别让谢石他们逃了。苻坚一听这个高兴,看来自己“压制东西,直取中州”的计策是奏效了,就立刻带了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