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6小时-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我看这个图
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
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
毛泽东话音刚落,丰泽园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赞同毛泽东的意见。
这时,陈嘉庚站起来发言,谈自己的感想:“我从东北回来,我很关心国旗问题。
我完全赞同毛主席讲的‘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
梁思成也站起来发言说:“我觉得‘复字三十二号’图案很好,多星代表人民大团
结,红色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团结。”
其他与会代表也纷纷发言,赞成“复字三十二号”图案。
9月26日下午3时,大会国旗、国徽、国歌、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在北京饭店召开
第一次全体会议。经大家讨论,一致通过用“复字三十二号”图案做国旗,并提交大会
主席团审核,再提交大会讨论。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进行表决。表决前,将制作的五星红旗样品展挂在主
席台中间。
看到这面红霞一般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代表们心里洋溢着兴奋和激动之情。
在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中,会议进行的第四项内容获得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
“复字三十二号”终于在众多的国旗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生共和国的象征。
5.他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经济工作者
开国大典后不久,在上海从事经济宣传工作的曾联松,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
的一封来信: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
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旧币,约相当于今500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曾联松是“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的设计者。
人们往往会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一定是一位专门从事美术工作或绘
画艺术的大师。然而,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经济工作者,曾长期从事
地下工作,报道经济新闻。
曾联松作为一位长期从事经济宣传工作的人,怎么能设计出如此庄严的国旗呢?不
少人曾带着这种疑问去问过他。对于诸如此类的提问,曾联松同志常常报以爽朗的一笑,
有时还手执羊毫,先在一张纸上写下8个大字“丁年观礼,皓首萦怀”。然后,才津津有
味地讲起他设计图案的那段往事。
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但他目睹祖国山河破碎、
人民贫穷落后的悲惨境况,毅然放弃自己的爱好,去攻读理工,立志走科学救国之路。
但是,这种愿望,在旧中国根本无法实现。于是,他又发奋攻读经济。曾联松是一位充
满爱国激情的热血青年,当时他见祖国备受列强蹂躏,金瓯残缺,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真是心急如焚。“九·一八”事变后,他曾和爱国学生一起,走上瑞安街头,宣传抵制
日货,1935年,又在南京勇敢地参加了响应北京“一二·九”运动的集会游行,并且在
党的引导下,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过军阀割据、外侮侵略以
及白色恐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又挑起内乱,把中国
人民投入到水深火热的深渊之中,对此,曾联松恨之入骨。所以,当解放战争接连取得
了辉煌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之时,他别提有多兴奋了!
征集国旗图案启事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登后,曾联松
反复阅读,认真思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诞生了,中国历
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国旗,新中国的国旗,应该是伟大祖国的象征、中华儿女的寄托、
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决心投身到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设计工作中去。
谈到当时的心情,他说:“建立新中国,一直是萦回在我心头的愿望,一经看到她
如旭日东升般展现在面前时,我能不为之兴奋吗?因此,当我从7月份的报纸上读到全国
政协筹委会关于征求国旗的通知之后,即埋头于设计之中。”他说:“我不是艺术家,
也不是从事美术设计的,当时之所以不量力度德,亦不计工拙,想到去设计国旗图案,
实在是一种欢呼新中国诞生的喜悦,一种热切爱国的激情使然。”
大上海的7月,酷暑的人。为设计国旗图案,曾联松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
干得似痴如醉。
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曾联松仰望群星闪烁的天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
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吗!
于是,一个闪亮的创意产生了: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
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着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
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成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
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闪闪,色简而庄严,并且还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
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祖国自有文字以来四千多年
的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来象征广大
的人民。
接着,曾联松又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他曾设想把大星
置于旗面正中,小星环绕在大星四周。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
凝滞。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画,曾联松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
天地那么广阔,金星灿灿,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
辉煌。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这正好与我国版
图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特征,曾
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
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色彩以红色为主,似红霞满天。红色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配以黄色,灿烂
辉煌,一片光明。
从美学的角度来衡量,曾联松的设计也颇具特色。他自己曾总结了这样几点:简与
繁:五星的构图注意了以简胜繁,以一当十。如果把许多特征逐一罗列出来,未免过于
仔细,或者失之繁复,反而难以显示庄严简洁。
小与大:星所形成的椭圆形,寓涵祖国疆土之意,旗面尽管有限,但联想是十分广
阔的。所谓“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宾与主:五星中的大星与小星,当然不足指现实生活中的宾主关系,但具有顾盼呼
应之情,协调和谐之趣。
静与动:五星的安置,如果处于旗面的中央,由于绝对均衡,则静止呆滞,缺乏生
动姿态;置于左上角,则昂角起升,静中寓动,使画面活跃,而且居高临下,带有向外
伸展的气势,使视野开阔,“咫尺之内,觉千里之遥”。
长与宽:这里指比例关系,《条例》中规定:“形式为长方形,长宽三与二之比。”
按此构图,旗面能适合美感的要求。旗面呈长方形,五星体呈椭圆形,两者均向左右舒
展,取势协调。椭圆形作为一个整体,还给人团聚完整和饱满的感受。
椭圆形中,大星的一个角尖正向上方,使大星显得安定庄重,稳如泰山。而四颗小
星因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中央,则显得错落多变,生动活泼。大星外接圆半径和小星
外接圆半径的比例是三与一之比,使大小比例关系比较协调。
椭圆形图案仅占旗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的比例关系使重点集中,旗面开朗。
整个旗面上的五角星,椭圆形和长方形相互结合,比例较为协调,构图比较紧凑,
在整体中寓于变化而又能取得统一。
红与黄:色彩也会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的反映。红色为暖色或热色,赤日、红光
能表达庄严热烈,如革命的积极斗争行为,此外,红色会引起希望、活跃和喜爱。黄色
也是暖色,能表达优美、温和、珍贵,而且往往与金色联系起来。我们看到黄色的五星,
便有金光闪闪的感受。
1949年8月中旬,曾联松将设计好的五星红旗图案稿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委会。
9月27日,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
着全国人民大团结。
曾联松有幸成为国旗的设计人,这是怎样的一种荣耀啊!
当然,“复字三十二号”图案与我们今天的国旗还是有些不同的,最主要的是去掉
了原稿大五星中的镰刀斧头。
11月15日,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说明了国旗图案的意义:问: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什么星是黄色的?四颗
小五角星为什么有一个角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
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
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
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曾联松手捧刊有国旗决议的上海市《解放日报》,
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这天《解放日报》上,还套红刊印着正式通过的五星红旗图案。
曾联松的心愿实现了。
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期望!多少年来,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共产党人,为着争取民族
的解放、劳苦大众的生存自由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五星红旗就是用他们的鲜血染
红的,是用他们的光辉业绩织就的。
翌年国庆,曾联松应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建国30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到北京参加
庆祝活动。想起这些,他说:“五星红旗是无数志士仁人、革命战士一百多年浴血奋斗
的伟大成果,而我仅仅表达一点心意,国家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作为国旗图
案的设计者,他先后当选上海市一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
50年来,五星红旗已成为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祖国各族儿女,都像爱护自己的眼
睛一样,爱护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用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用对祖国的竭诚贡献,为五
星红旗增光添彩。
50年来,亿万中国人民用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行为,赋予五星红旗以新的生命力和
不朽的内容。
6.新中国国旗诞生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就国旗、国歌等问题
进行表决。
代表们举手和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了五星红旗图案,大会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
旗为五星红旗。
此时,天安门广场上,22.5米的国旗杆已经高高竖起。为保证10月1日的升旗仪式,
国旗的缝制必须加紧。
据宋树信回忆,北平解放后,党派他到国营永茂实业公司工作。9月29日上午,经理
交给他一项紧急任务——缝制一面开国大典上用的长5米、宽3米多的特大五星红旗。
宋树信先在公司里找到做旗面用的红布和做旗杆套用的白布,但就是怎么也找不到
做五星的黄缎子。他跑遍了全市所有的布店,都没有找到。第二天一早,他又赶到位于
前门外的全市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向几位老职工说明来意,请他们帮忙翻翻库存。
他们一听事关重大,便一起去找,两个小时后,交给宋树信一卷3米多长的黄缎子。宋树
信抱上黄缎子直奔西单的一家缝纫社。当他把布交给缝纫社时,才发现黄缎子只有一市
尺多宽,做最大的五角星根本不够。后来,经上级同意,缝纫社的同志在大五角星的一
个角接了一个尖,拼接后不细看就看不出来。
根据国旗杆的高度,国旗的尺寸定为长5米、宽3.3米。
缝制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