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

第86章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86章

小说: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主要指标安排是:(1)争取农业有一个更好的收成,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计划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粮食产量33350万吨。(2)继续较快地发展轻工业,进一步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全年工业总产值计划增长4%,力争超过,其中轻工业产值计划增长7%,重工业产值增长1%。(3)努力增收节支,使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基本平衡。计划财政收入11045亿元,支出11345亿元。(4)继续控制基本建设规模,合理安排投资使用方向。安排基本建设投资380亿元,更新改造资金250亿元,整个固定资产投资630亿元。(5)搞好市场供需平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努力扩展对外贸易。计划社会商品购买力2440亿元,增长8%。姚依林在对会议所作的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指出,1982年的经济工作要着重抓好几件事情:集中力量进行企业的全面整顿和必要的改组;有重点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投资效益;压缩流动资金;巩固和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果;各个方面都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了实现1982年的计划安排,党和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为了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1982年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各种牌价、议价商品以及农副产品的价格管理。(2)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提出1982年更新改造措施计划安排意见,提出,从1982年起,将更新改造措施纳入国家计划。六五期间,要继续实行由中央财政集中企业30%折旧基金的办法,同时采取政策鼓励、行政干预等措施,使企业掌握的折旧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3)进一步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由于原定的从1981年起拨改贷的办法没有全面实行,国家计委等4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从1982年起,对独立核算有还款能力的项目,实行基本建设贷款制度。(4)鉴于钢材、水泥、木材等一些物资在调拨中的供需矛盾比较大,为确保重要物资调拨计划的完成,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等个单位关于确保完成国家重要物资调拨计划的报告,报告提出了6项措施。

1982年继续执行以调整为主的方针,国民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7%。农业获得大丰收,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7%,超过了计划增长4%的要求(包括农村队办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8%)。

能源生产结束徘徊下降的局面,比上年增长57%,但仍然不能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赤字为29亿元,收支基本平衡。1982隼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基本建设和重工业回升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大大突破国家计划。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计划超过110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亿元。主要是自筹投资增加较多。重工业比上年增长99%,大大超过了计划1%的增长率。能源、交通又发生紧张,国家财力不足,资金分散,重点建设得不到保证。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中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许多经济效益指标没有完成计划。三、1983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1982年10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提高经济效益、落实1983年计划指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处理库存积压物资等问题。这次会议提出的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国务院同意后,同年12月10日经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批准。

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工农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压缩地方、部门和企业的自筹基建投资,压缩一般性加工工业的投资,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有重点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制定科技长期规划,进行重大科技攻关,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继续保持财政、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983年计划的具体安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4%,争取增长5%;固定资产授资747亿元,比上年减少98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07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4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60亿元,增长78%;财政收入1232亿元,支出1262亿元。针对198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多的情况,1983年重点加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于1982年11月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控制总规模,二是使用方法要得当;不允许一般挤重点,要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所必需的资金;要保证更新改造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补充规定》,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提出的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项规定,国务院又作出4项具体补充规定。1983年6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并决定集中财力物力,保证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重点建设,提出5项具体要求和措施。为了刹住基建投资增长过猛的趋势,保证重点建设资金,7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清理在建项目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方、各部门对1983年基本建设的实际安排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凡是超过国家计划建设规模的,必须把超过部分压下来,凡计划外项目要一律停下来,更新改造规模不得突破国家计划指标。8月15日,国家计委等部门发出关于加强技术改造管理的通知,批评一些地区把自筹基建项目大量转为更新改造项目,扩大了更新改造资金总规模,对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造成不利影响。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较多的情况,8月19日,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将1983年基本建设规模严格控制在550亿元左右的通知》,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

1983年,继续贯彻进一步实行经济调整的方针,同时配合企业扩大自主权和搞活流通,在计划、物资、价格、金融信贷、劳动等方面也都相应地进行了局部改革。这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提前突破了六五计划规定的1985年达到8710亿元的水平。粮、棉、油、煤、钢等33种主要产品产量提前两年达到六五计划规定的指标。全年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不包括农村队办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9彩。工韭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也大大超过了计划规定增长4%的指标(包括农村队办工业,比上年增长11。1%)。能源生产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比上年增长67%。但轻重工业增长不均衡,轻工业增长87%,重工业增长12。4%,重工业发展过快。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94亿元,投资规模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1983年财政收入虽然比上年增长,但财政赤字43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5%。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增长7%。1983年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效益改善较慢;国家财政、信贷平衡还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货币增发较多,1983年底市场流通的货币达到5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市场物价虽然基本稳定,但副食品价格上涨较多,其中鲜菜上升12。7%,水产品上升13。4%,鲜果上升14。7%;能源和交通运输仍然十分紧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产品的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需求。

四、1984年年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983年10月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讨论确定了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于1984隼5月31日经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审议批准。

根据六五计划的基本任务,针对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确定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是:继续坚持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特别是抓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按照保证重点、适当照顾一般的原则,集中必要的力量把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搞上去。进一步搞活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同时,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防止消费基金过快增长,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1984年的计划安排仍然贯彻稳步增长、留有余地的原则,使地方、部门和企业有产可超,保有一定的活动余地,并避免在计划上留下较大的缺口。

1984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7%,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5%,农业总产值增长4%;国民收入增长46%;财政收入1306亿元,支出13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40亿元,其中国家基本建设投资650亿元,更新改造投资29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060亿元;进出口总额816亿元。1984年6月19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决定追加1984年自筹投资和其他基本建设投资50亿元,全年基本建谩投资计划总规模达700亿元。由于前三年经济形势较好,同时,在经济发展中进一步暴露出原有体制对发展的阻碍作用,1984年国家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任务在经济工作中被提到重要地位。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论述了1984年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国家计委在1984年的计划安排中强调,为了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1984年计划,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生产、建设、流通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1984年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改革计划管理体制,要把大的方面管住管好,把小的方面放开放活。国家计划在做好全社会的预测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主要是管好重点建设的骨干项目和重要产品的生产。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把小商品进一步放开,实行市场调节。通过改革,使国家切实加强对国民经济主要部分的计划管理,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同时,切实扩大基层生产单位的计划权和生产经营权,把经济搞活。在保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并加强全国的和行业的信息工作,引导各种经济活动沿着国家计划的方向前进。基本建设计划是整个国民经浒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必须控制基本建设的总规模,但管理体制也必须加以改革。今后中央主要负责安排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骨干项目的建设,其他项目逐步下放给地方安排。同时,放宽项目的审批权限,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要推行投资包干制和招标承包制。通过改革,明确划分中央、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职责范围,适当扩大地方、部门在基本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明确各自承担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建设工期的缩短、工程造价的降低和投资效益的提高。此外,1984年在计划工作和计划执行方面还要注意抓好:严格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统计工商行政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关系全局的重点生产和重点建设任务的完成;努力提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水平;大力增收节支、扭亏增盈,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继续搞好企业的整顿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

根据改革的要求,1984年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措施。5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在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金处置、机构设置、人事劳动管理、工资奖金、联合经营等10个方面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的自主权。7月14日,国务院批准商业部《关于当前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提出在实行政企分升、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建立城市贸易中心、小型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商品定价等方面进行改革。8月18日,国家计委发出《关于简化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的通知》。9月,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9月18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和《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在上年第一步利改税的基础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