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

第58章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第58章

小说: 中国十个五年计划研究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亩依┐蟮秸龉ひ到煌ㄆ笠担┐宓脑硕餐黄屏嗽泄娑ǎ伤那遄朐旆炊崛ā�

1966年,由于经济领域受到的冲击主要是在第四季度开始的,因此全年经济仍然有较大的增长,各项国家计划都得到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27亿元,超额完成计划9。7%-10。2%,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农业总产值641亿元,超额完成计划68%-51%。比上年增长86%;工业总产值168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11。5%,比上年增长20%。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超额完成了计划。粮食4280亿斤,超额完成97%-7%,比上年增长10%棉花4674万担,超额完成19。8%-16。9%,比上年增长11。4%;棉纱超额完成19%,比上年增长204%;棉布超额完成12。5%,比上年增长16。4%;钢超额完成17。8%,比上年增长253%;原煤超额完成54%,比上年增长86%;原油超额完成11。9%,比上年增长28。6%;发电量超额完成10%,比上年增长22%;铁路货运量54亿吨,超额完成4%,比上年增长11。9%。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783亿元,超过调整后计划66亿元。

12月14日,国家计委党组向中央提出《关于1967年国民经济计划情况的汇报提纲》(简称1967汇报提纲),仍然怀有信心地认为:现在,可以有把握地说,原来设想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能够提前两年或者三年实现。

1967汇报提纲根据三五计划重申了奋斗目标:一、大力发展农业。二、加快大小三线建设,把以钢铁为中心的基础工业搞上去,在一线和二三线,形成两个部门比较齐全的、能够独立作战的、过得硬的工业体系。1970年,全国钢产量要达到2400万吨到2700万吨。三、积极备战,加快国防工业建设,争取在1970年实现原定在1972年实现的国防工业规划。

1967汇报提纲要求1967年的主要任务是:一、狠抓北方八省市区、大小三线地区和主要商品粮产区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二、努力加快大小三线新工业基地和铁路干直线的建设,把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生产基地和小三线的军工项目基本上搞起来。同时,要抓好原料、材料、燃料工业,特别是矿山的建设,为今后工业生产的持续跌进作好准备。

关于基本建设1967汇报提纲的安排是:1967年基本建设继续以三线建设地区为重点。投资拟分两步安排。第一步1785亿元,比1966年预计完成的增加5亿元。

用于三线地区837亿元,比1966年增加115亿元;二线地区39亿元,增加29亿元;一线地区42亿元,减少53亿元。1967年计划施工的大中型项目974个(不包括地方自行安排的),其中新开工的305个,主要是国防工业、机械工业的搬迁项目和电站、输变电线路、化肥厂、棉纺印染厂等。当年全部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有273个12月23日,国务院负责人在全国计划、工交会议上总结说:会议开了一个月零三天,中央最近很忙,没有听我们的汇报。1967年的指标和基建部署初步定下来了,各位回去要立即下达。

然而文化大革命却使形势进一步恶化。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夺权的带动下,全国都掀起了夺权浪潮。各级政府、党组织陷于瘫痪,生产建设处于混乱状态,武斗和停工停产现象普遍发生。毛泽东不得不命令军队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实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训、军管)。但是,全国局势仍然像脱缰之马一样迅速失控,年度计划酌编制和执行也陷于瘫痪。1967年2月14日,国家计委发出《请对1967年计划下达情况认真作一次检查的通知》说:直到现在,有些部门和地方的国家计委档案:《关于1967年国民经济计划情况的汇报提纲》。

生产计划和基本建设计划还没有下达到基层单位,绝大多数地区仍没有安排进行。

20日,李富春不得不指示:1967年的工业生产计划指标,当年能够完成的就完成,不能完成的就推迟。1967年的国民经济计划不进行调整,完不成计划的,顺延到1968年的一、二月或一个季度。

1967年8910三个月,全国陷入了全面内战的极度混乱状态。

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运输遭到严重冲击。从1967年上半年起,京广线长江以南,津浦路徐州、蚌埠地区,广西柳州、桂林、南宁地区,东北长春、四平地区等许多路段被迫停止通车,或断续通车。到8月份,铁路平均货运日装车比7月下降45%。由于武斗,全国铁路干线除北京至山海关、徐州、武汉、包头,郑州至西安及黑龙江省内各线尚能保持基本通车外,其他干线都堵塞或经常不通或时通时断。1967年铁路日平均装车数仅为计划的46%。沿海和长江航运8月货运量比7月减少21。6%,有些港口发生武斗,沿海8个港口滞留在港船舶已达200艘,其中外轮163艘中停工待卸或待装的有112艘。

煤炭:自1967年初起生产节节下降。5月,不得不宣布对煤炭部直属6个矿务局实行军事管制。6月,又对煤炭部直属的68个矿务届实行军事管制,但都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8月,部属煤矿平均日产量24万吨,比7月减少30%。由于武斗陷于停产、半停产的煤矿有16个。到1967年12月,煤炭部直属各矿务局日产煤水平只达到正常生产水平的50%左右,是建国后历史上最低水平。

铁路运输和煤炭生产的紧张局面,直接影响到冶金、电力等等其他生产部门,造成恶性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国民经济都不能正常运转。

冶金:1967年8月上旬,全国平均日产量钢19200吨、生铁19000吨,比7月下旬分别减少1800多吨,到8月底又分别减少11100吨和8800吨,9月比8月分别再减少1800吨和3400吨。钢铁冶金企业除鞍钢稍有好转外,其他产量都下降。长城、重庆特钢厂停产,大冶、抚顺、大连钢厂半停产。8月1日至5日,10个主要钢铁企业每天只有3万吨煤,仅够焦炉保温用,到8月底又减少到23万吨,到了危急状况。

10种有色金属,到9月中旬,每天只产600吨,比8月份减少40%。有26个重点企业因武斗停产。

电力:到1967年8月底平均每天发电182亿度,比7月下旬减少035亿度,下降16%。由于煤炭供应不上,华东电厂从7月底开始限电,一些电厂靠挖底脚燥维持;西安电网负荷一度从23万千瓦下降到8万千瓦;东北电网发电量下降原油:到1967年8月底,平均日产量为2万吨,比7月下降50%以上,到9月又下降为186万吨。大庆油田8月平均日产量16万吨,比7月下降40%。9月又下降到13万吨。炼油厂减产导致供油紧张,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大部分汽车已经停驶。

化工:由于煤、电不足及武斗,1967年8月下旬,18个重点企业的合成氨平均日产量由7月的3000吨减少为1100吨,到9月份又减少为980吨,只相当7月份的吉林、太原两个化肥厂被迫停产。全国共有33个制药厂停产三五计划的必保重点_三线建设也受到了严重冲击。1967年11月3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工业办公室联合提出了《关于小三线当前建设情况和后三年补充规划的报告》,指出当前的严重问题是:有些工厂的建设或生产处于停顿状态。

至9月份地方军工建设仅完成全年投资30%,生产任务也没有完成计划。到1967年底应完成的小三线前三年规划的700多个项目,只有70%基本建成,中央投资21亿元,到1967年底国家拨款19亿,预计只能完成14亿元。其中地方军工厂202个,投资94亿元,只基本建成120个。化工项目26个只有7个基本建成投产。战略公路公里只建成6200公里,占58%。报告认为:看来三年规划要延至明年才能完成。按照原来三五计划国防工业三线建设的部署,到1970年要新建29个生产墓地,400个工厂。实际到1968年下半年,正在建设的只有20个基地,其中已开工的只有116个工厂。原来预计在1968年可以通车的成昆铁路,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沿线工地发生武斗,各级指挥机构被夺权,施工人员大量外流,工程陷于基本停顿状态,建设工期被一拖再拖,损失资金73亿元。本应该在1970年全部完成(有的可以提前一至二年完成)的这些三五计划三线建设项目,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前三年动乱,被迫推迟到四五计划期间,失去了宝贵的两年以上的时间。

严重的局势终于使毛泽东下决心改变原来的支持群众造反夺权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局势的强制性措施。他在南巡中呼吁各派群众组织要实现大联合,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还下令逮捕了煽动动乱的中央文革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人。

根据他的指示,中共中央多次发出解散跨行业、跨系统的群众组织,严禁武斗、抢夺枪支、破坏国家财产的通令、布告,并出动军队强制执行。直到1968年8月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各基层单位,随后9月全国各省市都建立了革命委员会,全面动乱的局面才得到缓和。

在动乱最严重的三年中,国民经济计划的中央决策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陈云、李富春,薄一波、谭震林等,大多数都被打倒或靠边站。国家计委被斗薄(一波)批余(秋里)批谷(牧)联络站等造反派组织轮番冲击。国家计委和各省市区计划部门一度陷于瘫痪,中央由周恩来、李先念、谷牧、余秋里、袁宝华少数领导干部组成国务院业务组起救火队的作用,地方上则由军区、大军区临时负责。由于一个大区有几个大军区辖区,领导关系不明,和国家计委、建委关系造成混乱,有的工程无人投资,有的却地方和中央重复投资,挤在一起没有发现。周恩来指出,国家计委的计划大权不能夺,群众代表只能业务监督。按照这一指示,国家计委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参加的业务办公室,同时由从国务院各部委抽调十几个群众组织头头组成业务监督小组,到国家计委制定年度计划工作。另一方面,采取军管或派军代表的办法维持。1968年8月10日,中央决定对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委派驻军代表。当年,国家计委各级干部大多数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1967年,国民经济计划已无法正常执行,国民经济全面下降,财政状况极为困难。

工农业总产值2104亿元,仅完成计划8。02%,比上年下降9。6%。其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完成9。7%,比上年增长16%;工业总产值1453亿元,仅完成74。3%,比上年下降13。8%。煤炭和钢铁完成情猊很差。钢1029万吨,只完成60。5%,比上年下降32。8%;原煤206亿吨,只完成76。3%,比上年下降18。3%;棉纱产量745万件,只完成76。9%,比上年下降13。6%。粮食和棉花量大体上维持了上年水平。铁路货运量43亿吨,仅完成计划的69。4%,比上年下降216%;交通运输阻塞严重。国民收入完成1487亿元,比上年减少99亿元,下降了62%;财政收入只完成4194亿元,比上年减少24。9%仅完成68。8%,并且出现225亿元的财政赤字。

1968年1月8日,国家计委提出《关于1968年计划轮廓的汇报要点(草稿)》(简称1968汇报要点),拟定了1968年计划的5项任务:1。尽最大可能加快大小三线、新工业基地、国防工业和铁路干支线的建设,特别要大力发展国防科研事业。选择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骨干项目,使其早日建成投产。2。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争取粮食产量比上年增加700亿斤,棉花增产200万-300万担。3。切实安排好轻纺工业的生产和建设。4。力争在短期内把铁路运输和煤炭生产搞上去。5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学研究课题。

1968汇报要点对1968年计剡安排提出高、低指标的两个初步方案:钢1300万吨-1500万吨,煤炭245亿吨-265亿吨,电800亿度-860亿度,化肥1200万吨一1350万吨,棉纱均为1000万件,铁路货运量52亿吨-55亿吨。国家计委希望能按高指标方案安排,在全年计划尚未确定以前,把第一季度的工交生产计划先行下达,基本建设第一步全年按180亿元投资考虑(包括1967年结转投资约110亿元)。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持续。这个计划没有正式形成和下达。直到8月,国家计委才编制出《1968年基本建设计划(草案)》,并说明这个计划只是一个大体的安排,初步安排大中型项目844个,基本建设投资155亿元。

1968年,成为我国建立计划经济以来唯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经济运行也在1967年下降基础上继续倒退,成为文化大革命中下降最多的一年。工农业总产值2015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农业总产值635亿元,下降25%;工业总产值1380亿元,下降5%。除原油、煤炭和棉纱外,其他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部分都比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